以你为镜
——观李玉贵老师《纸马》一课所思
许嫣娜
与其它课例相比,我想,在李玉贵老师的心里,今年春季在千课万人会议上执教的《纸马》一课,大概算不上满意的教学。当时,现场的小朋友似乎不适应这位台湾老师的思维节奏与提问方式,面对老师的问题常常无言以对或者答非所问,因此,教学推进的并不顺利,最后的目标也没有完全达成的。但是,这不完美的课堂却征服了现场四千多位听课老师,带给大家深深地感动与思考。
李老师说,与内地的老师交流探讨,可以相互比较,互为镜照。那么,我们就以这位来自台湾的优秀老师为镜,为鉴,观照两岸小学语文教学的不同。
一、看到阅读的策略与品质
从教学的内容来看,与我们常常关注教的是文本的“内容”还是言语的“形式”不同,李老师教的是“阅读”。在一定意义上说,李老师的课是真正的“阅读教学”——以教给学生阅读策略、提高学生阅读品质为主要目标的教学。
一上课,李老师就说“今天要看的图画书其实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一个小朋友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慢慢来。”书不急着读,故事不急着看,李老师先带领孩子们学习了“阅读慢动作”,强调阅读时“脑永远比文字走得远”;阅读时“脑走到哪儿,心跟到哪儿”,阅读时要时刻“想自己的经验”“问自己的看法”。在随后的教学过程中,李老师时刻引导学生去实践这几个阅读动作:脑子里画图了没有?猜一猜可能会发生什么?想一想自己有没有等爸妈等得印象很深刻的时候?你有没有要追问的问题?甚至,为了还原日常阅读真正的情景,在阅读整篇故事的时候,李老师让孩子们遇见“不认识的字就跳过去,假装它不存在” 。
显然,与故事本身相比,李老师更看重阅读的方法。她说:“小孩有了阅读的方法,就好像有了翅膀,可以到达任何地方。”是啊,若说阅读是自由的梦,有了翅膀,梦想才可以飞翔。
课堂上,李老师还反复提醒学生,“阅读是你自己的事”,“你应该时刻感受到自己的想法”。这是在引导学生体验边阅读,边思考,边发现的乐趣与成就的同时,透过故事中的角色关联自己,反思自己,鼓励自己。其实,在阅读中发现自己,看到自己,才是阅读最深层的目的,也是阅读最高的品质。
李老师进一步强调“阅读投入”。“阅读投入就是你无时无刻不思考的过程。无论你会与不会,都愿意尝试思考,实验思考,思考实验。愿意尝试解决问题,写下想法,愿意试着与同侪分享思路,也试着听取别人的想法。以别人的想法为鹰架,让自己得益于同侪,进而向上提升。”真好!在教学的现场,尽管孩子们还不太习惯,但是已经开始了这样的思考与分享。
二、看到对话的自然与真诚
从课堂情景看,与我们常常倡导的“小手如林”“讨论热烈”“气氛活跃”等“好课”的标准不一样,李老师的课是安静而紧张的。说安静,是因为教师的语气始终柔和舒缓;说紧张,是因为教师提出的问题都有一定的思维强度,孩子的大脑始终不能松懈下来。
我们习惯了请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李老师却特别喜欢“没举手的小孩”,因为他们“还在想,还在路上,还没有走到”,甚至“没有举手的小朋友他的想法都很珍贵。李老师每一次试,结果都是一样的。不举手的小孩想法非常棒,只差他说出来而已” 。
师:(向一没举手的女生)你猜是哪里很忙?李老师特别喜欢还没有举手,还在想,还在路上,还没有走到的小孩。你猜一猜!
生:嗯——
师:李老师很感动,她这样“嗯——”,她很努力地想,李老师小的时候也是这样,想久了就会想出来,相信我。
“李老师小时候也这样,想久了就会想出来,相信我。”这样温暖的鼓励在课堂中出现了好几次。每当孩子们一时想不出答案的时候,李老师总是说: “李老师也常常不知道答案”, “怎么想都对,你一定要相信李老师,因为李老师也所知不多”。
有时候,学生的回答显然偏离了问题,这时,李老师却给予了他们真正的宽容、理解与鼓励——
师:读的时候,主角是谁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谁?老师刚刚说全世界最重要的人是谁?
生:思维。
师:我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想法。“思维”,我也教二年级,我们班的小朋友都不会说“思维”这两个字,你太厉害,真的!
……
师:那你可不可以猜一下,这个小女孩多久才可以见到爸爸、妈妈一次?
生:半年的半年。
师:半年的半年,为什么呢?是半年加半年,还是半年再一半?
生:(答不出)
师:被李老师问的太复杂了,反正就是半年的半年。
……
看得出,李老师在引导孩子们勇敢地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而不是去揣摩老师想要的答案。在这样的课境里,一切都是安全而自然地;在这样的课境里,对话才有可能真正发生。
三、看到语文的优雅与从容
随着两岸交流的日益增多,我们有幸观摩到了许多台湾老师的语文教学,听完台湾老师的课,大家感受最深的往往不是他们精妙的课堂设计或独特的文本解读,而是他们面对教学时那一份真诚、轻松、平和的心境。
李玉贵老师的课更是如此。
有位现场听课老师甚至用“朴实如草,宁静如兰,美丽如画”来赞誉李老师的课。与我们见多了的“干脆利落”的女老师不一样,个子小小的李老师是那样温和、优雅、从容。绝没有“端着”上课的姿态,她是那样平和亲切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在她的课堂上,一切也都是那么真实自然。她会说“李老师念书不好听,你们忍耐一下啦,老师念书给你听哦”,也会说“李老师干嘛那么多废话”。
其实,单看文字实录,是无法完全感受到李玉贵老师的教学魅力的。正像潘庆玉教授所言:“课堂的第一‘文本’,只能是‘现场’”。只有在现场,听到李老师轻柔干净的声音,看到李老师真诚温和的态度你才能真正理解到这一课带给我们的感动。
当然,李老师的课堂仍有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比如对待《纸马》这样一个绘本实施的教学,几乎没有对画面的欣赏与体会,是不是一种缺失?另外,课堂中的孩子们始终难以体会到书中小女孩的“等”是不是就需要教师点明留守儿童的题材问题?
正像李老师所说,两岸交流,相互比较,互为开益。
澄怀观道, 静照忘求 。
所幸,我们还可以以你为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