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不可以》教学手记
发布时间:2017-09-30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入学后的第二个星期,除了个别孩子偶露戚戚然之色,大部分孩子已基本适应小学生活。绘本读写课,在发展适应性的同时,可以着重发展儿童的读图能力了。引导他们做一个积极的读图者,这是绘本阅读的重点之一。带着情感去读图

 

                                                                         ——  第二周题记

与第一单元“发展适应性”主题相适切,图画故事性强,细节饱满,内容能引发孩子共鸣的,当属美国绘本大师大卫·香农创作的《大卫,不可以》。

这本绘本是大卫·香农根据自己的童年生活创作的一本极富童趣的图画书。书里几乎只有“大卫,不可以”几个简单的字——那是当时的大卫唯一会写的字。字少,无疑降低了孩子阅读的难度。相同的字反复出现,无疑又增添了孩子们阅读的乐趣——“这些字我认识”的愉快阅读体验,令他们乐意参与其中。

同时,绘本图画故事性强,每一个单页,都在讲述生活中的一个场景,一个故事,一张张在情节上看似毫无联系的画面,共同述说着一个主题故事——童年的顽皮是生命最精彩的一部分。书中那个天真无邪、把家里搞得一团糟的小男孩,让他们觉得又开心又释怀。那些令人冷俊不禁的微小细节,散落在页面的角角落落。儿童阅读时,犹如走进挂满果实的林子,可以撷取自己最喜爱的果子大快朵颐。

 豌豆老师,今天给我们带什么故事了?

“真的很想知道哎,快点告诉我们吧!”

……

豌豆老师,今天是不是讲《大卫,不可以》?”小叶笑着,调皮地问道。

上课前,我走进教室装PPT,一群心急的孩子围绕在我身边,叽叽喳喳地扯着我的衣服问个不停。小叶很会观察,她应该是看到了我PPT的文件名称。我刮了一下她的小鼻子,笑着点点头,说:“小叶很会观察哦!一下子就把情报侦查到了。”

小叶笑得更开心了。

铃响了,孩子们呼啦啦跑回座位,坐下来,翘着嘴角,忽闪着眼睛,乐颠颠地看着我。

我笑了,这帮小鬼头,把期待写在脸上了。

“看到我很开心,是不是呀?”

“是的!”孩子们乐呵呵地应道。

“嗯,因为你们知道,一看到我,就表示有故事听,有绘本看了。不过,今天讲故事之前,豌豆老师先提一个小问题,你们来回答,好吗?

“好!”呵呵,应得很有气势。

“绘本故事课上,老师在讲故事时,为了让每个小朋友都能听到,大家该怎么做?”

“我们要认真听。”

“不要随便插嘴。”

“不要吵闹。”

“嗯,等会儿豌豆老师就看看,哪些小朋友最会听故事。会听,是一种很了不起的本领哦。还有,绘本故事中有很多很多的图画,大家还要仔细观察哦。看看,今天豌豆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是什么绘本呢?

我把《大卫,不可以》的封面呈现出来,孩子们很能干,直接把书名念了出来。

“大卫在哪里呢?用手指出来吧。”一听我的指令,孩子们纷纷把手指向封面中那个大脑瓜大卫。可能有的人会说,这个毫无难度,封面本来就只有一个人,难道孩子们还会认错?其实,我的意义不在于此,我是想通过手的指向,让孩子们用身体来确认上周提到过的“主角在画面中心”这一绘画表现技巧。

“在这个画面中,你看到大卫在干什么?他这样做可以吗?”我一下子抛出了两个问题,期待他们能从具体的观察,做出自己的推论,把图像感知和理解回应做一个连结。

“我看到大卫想去抱鱼缸,鱼缸都倾斜了。”看来我的问题有点难度,第一个站起来的孩子只说了自己看到的内容。

我只能顺势而导。“哦,鱼缸都倾斜了,你有什么感觉?”

“我觉得很危险,好像鱼缸就要砸下来了。”

“鱼缸里的小鱼也很害怕。”不知是哪个小朋友,忍不住插嘴叫道。

“你怎么就看出小鱼很害怕?”我追问。

聚焦到具体的细节,孩子们都有了发现:小鱼的眼睛都瞪得大大的;(从)他们眼睛里(看出)很害怕;嘴巴也张大了,好像在喊“救命啊!救命啊!”

“小鱼很害怕。可是大卫知道吗?”

“他才不知道呢,他还笑嘻嘻的。”小羽对大卫有些不满,说这话的时候,嘴巴都翘起来了,真是可爱。

“老师,还有更危险的呢!”哲哲晃动着小手,着急地喊起来。

“你发现什么更危险的了?”

“大卫太矮了,他用书垫脚,可是他的书没有放平,都翘起来了,大卫的脚快要掉下去了。他一不小心就会‘扑通’一声摔下来的。”哲哲很为大卫担心,她一边急急地说着,一边演示着,说到“扑通”这个象声词的时候,小身体还突然往前一倾,把我也吓一跳,真担心她没控制好,摔个嘴啃泥。

哲哲这一说,雨琦也有新发现了:“还有呢,那个架子也要倒下来了,会‘砰’地打到大卫,把他的头都打破,会流血的。”

“鱼缸里的水倒下来,会把书弄湿的,就不能看了。”

“鱼缸砸破了,鱼也会摔死的。”

……

“难怪大卫的妈妈会说——”我停下来,我相信孩子们会很机灵,也很乐意地接读出后面的语汇。果真如我所料,孩子们兴致勃勃地、义正言辞地喊道:“大卫,不可以!”

我发现,孩子在观察图像时,带有自己的阅读经验和某种特殊的兴趣,比如有的小朋友关注到鱼的神态是惊恐的,有的小朋友关注到用书来垫高的弊端;也有的关注到架子倒下后带来的危险……每个人是有选择的在观察注意的对象。这种观察,是源自于他们内在的动力。在观察中,他们融入了自己的情感,把画面和生活经验连结在一起了,知道什么是可以的,什么是不可以的,以及这样做的后果会如何。规则如夜来春雨,滋润着孩子,悄无声息。这让我确信:儿童在全神贯注地观察一件事物时,不是事物本身留给了他们深刻的印象,而是他们对事物流露出了一种富有情感的理解。

我和孩子们就这样看看,猜猜,说说,议议……绘本正文的意义,通过师生共读,课堂讨论和交流,在孩子们的心中得以丰满和完善。

故事讲完了,大卫依偎在妈妈温暖的怀抱中,孩子们在为大卫松口气的同时,又为大卫惹下的麻烦事兴奋。看他们那乐滋滋的痴迷样,我决定和他们一起再次走进大卫的世界:“小朋友,在这个故事中,大卫做了哪些‘不可以’的事?”

我叫了几个小朋友,都只能说出其中的几件,这是正常的。于是,我说:“没关系,来,我们一起再翻看一遍绘本,你可以在纸上简单地做记号,帮助自己记住大卫做了什么事,明白了吗?”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阅读时能较为准确地提取主要信息是一种了不起的阅读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是需要老师教导的。

我出示第一张图片,问孩子们怎样用最简单的符号帮助自己记住?一开始孩子们说得还是比较繁琐,我决定示范给他们看。

我说:“这张图片主要讲大卫很想吃糖,那么我画一颗糖,就能够帮助我回忆起这幅画的内容。”我边说,边在黑板上用一笔画了一颗糖果的样子。

这下,孩子们马上明白了。有的说画条伸出来的舌头,表示大卫想吃糖;有的说,也可以画个快要倒下来的大卫;有的说,画个糖罐子也行的;也有的说,用拼音拼tang”,他会写拼音的……

我表扬了孩子们。然后我们就一起翻看,简单涂画,最后一起说说大卫做了哪些不可以的事。孩子们很高兴,能把大卫做过的这么多事情都一一说出来,在回顾中,孩子们对调皮捣蛋的大卫印象更深了。

“哇,大卫做了这么多‘不可以’的事情,你觉得哪件事情是最最不可以的呢?”

这个问题一出,孩子们又嬉笑开了。

“我觉得光着屁股跑出去是最最不可以的。光着屁股跑出去,多丢人呀,别人看见会笑话的,警察会把光屁股的人抓起来的。”

 “大卫张开大嘴巴,乱七八糟吃东西是最最不可以的。我妈妈绝对不让我那样吃东西,会吃坏肚子的,会死掉的。”

 “我认为大卫洗澡是最最不可以的。他把浴室弄得乱七八糟的,水还会流到下面的人家去,要赔钱的,而且也很浪费水。”

……

孩子们印象最深刻的画面都不一样,我想这和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家庭教育关注角度有很大的关系。

“那你做过哪些和大卫差不多的大人会说‘不可以’的事情?”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流露出难为情的样子,有几个孩子不好意思地举起了小手。

“老师,我以前把尿尿拉在小狗身上,我觉得不可以。”

“我去偷偷地摘过邻居家奶奶种的花,这是不可以的。”

“我生气的时候,会在沙发上跳来跳去,大声尖叫,这是不可以的。”

……

最后我问孩子:“小朋友,那从今天开始,你还会去做这些‘不可以’的事吗?”孩子们都伸出小手摆摆,大声说:“不会。”

哈哈,我当然知道这个“不会”,目前只是停留在他们小嘴巴里,是否留在心里,落实到行动上,那就不好说了。不过,“知、情、意、行”, “知”是前提,孩子们能够在别人面前敢于说出自己曾经的“不可以”,这又何尝不是反省和成长?对于陪伴孩子成长的我来说,如此,足矣!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