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大家多少都做过了,大家对绘本有什么认识呢?绘本和其他的有什么不一样。绘本最大的区别就是:文字和图画都在讲故事。绘本里存在三个故事:文字在讲故事;图画在讲故事;文字和图画结合之后在脑子里面形成的新的故事。绘本并不是有插图的书,而是图画书。我在做自己的绘本创意读写的,自己做了这样几个定义:
第一、绘本创意读写中的“读”。这个读,首先是学习从图文中获取信息。我们老师在课堂中引导孩子的时候,不仅从文字中获取信息,还要从图画中获取信息,才有可能在头脑中形成新的故事;其次,根据图文信息进行预测、推论、连结、图像化、整合,让孩子们学会阅读策略,提升孩子们的阅读力,孩子越小对他们整本书阅读的意义越大;最后是读出属于自己的绘本故事,构建属于自己的故事意义。所以“读”,重在发现与唤醒,唤醒自己的那一份情感。
第二、绘本创意读写中的“写”。这里的“写”,不是狭义的写,而是文字符号的表现。广义的“写”是什么呢?就是允许孩子通过身体器官,采用各种方式把自己的体会、感悟、联想、想象等发表出来。你采用什么样式,是你想用。这样下来,孩子们各种各样的想象都有途径表现。所以“写”,重在表现与存在。他的所思所想和你是不一样的,而这种不一样才是“我之所以为我的”的特点。
第三、绘本创意读写中的“读写”关系。绘本读写,当以读为主,适当结合“写”。让孩子爱上阅读,喜欢阅读,比他读了什么,写了什么重要得多。语言是在场域里面练就的,“写”重在孩子对阅读思考的表现,是阅读触动心灵后的一种敞开。不要为写而写。
读和写,我们做了一个界定之后。那么绘本如何创意读?第一、绘本读写中的“读”,首先根据图画元素去读图,读图重在培养孩子的“图感”,构图、线条、色彩、细节等。
其中构图,是读图非常重要的一种元素。往往通过画面中各种物体的位置、线条、视角、比例等等去营造出一种空间的场景,表现整体局势和角色之间的互动关系。以《七只瞎老鼠》为例,数一数有几只老鼠?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画?说一说可能是?以《鸭子骑车记》为例,观察图画,阐述观点,讨论:马对鸭子骑车这件事看法如何?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角色扮演,揣摩心理,模拟:请小朋友演一演马儿,说说此时心里是怎么想的;连结前文,自主辨析,辩论:马这样对吗?这就是读构图。需要细细的去品,才能读出与众不同的味道。
线条,粗、直的线条,给人刚硬、锐利、严峻和秩序感;细、弯的线条,给人柔美、平和、温馨的感受。以《我是霸王龙》的扉页和封底为例,说说发现:霸王龙哪些地方不一样了?谈谈体会:霸王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说说感悟:霸王龙让你想到了身边的谁?看到霸王龙的变化,你又有什么新的想法?
色彩,暖色系列给人温暖的感受,绿色给人生机勃勃的联想,黑色等暗色给人阴森,可怕的感觉。但是即使是谈论死亡这样的话题,儿童文学不会全部是黑色的,比如《爷爷变成了幽灵》。我以《苏菲生气了》为例,色彩是怎么传导情绪的。一开始宁静的绿色,然后产生冲突,最后形成安宁,像这一本就是很典型的通过色彩变化来表达情感。让孩子们看一看图画颜色的变化;画一画情感曲线图;说一说平息情绪。
细节,能带给读书发现的乐趣,促进能让孩子们愉快的持续阅读。以《警犬巴克尔和警犬葛芮雅》为例。
除此,还有造型、象征、跨页等。看图有“看”法,才会有想法,有想法才能学而有得。
其次,文字可以这样读。从阅读的主体看,可以教师绘声绘色地读,永远都是最经济最简单最实效的一种方法。可以教师和学生一起读,比如《和甘伯伯去游河》。可以学生自己朗读,比如《好饿的毛毛虫》、《小猪变形记》。可以伙伴之间读,比如《鸭子农夫》。
从阅读的形式看,可以猜测读“下一次是什么?”比如《跟屁虫》。可以把“词语还原成语段”,比如《鸭子农夫》。可以主动参与故事创编,比如《古利和古拉》。可以用自己的话说(写)故事。
借助绘本怎么写?不同时段课堂实施要用不同的策略:入学初期的绘本创意读写,以读、说、演、讲等口头语言表达形式为主。比如《大卫上学去》。一年级拼音学完后的绘本创意读写,采用读写绘的形式,借助拼音、文字、符号等用一两句话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我爸爸》。二年级立足情节的创意读写,借助图画中的张力,特有的语言图式,作者有意设置的悬念,反复情节的一个片段,换一个角度讲故事。比如特有的语言图式《母鸡萝丝去散步》、《逃家小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