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命关怀”的小学语文教学“生长性课堂”研究课题研究活动情况登记表三
时间 |
2013年 6月5日 |
地点 |
第二实验小学 |
参加对象 |
工作室成员 |
||
主持人 |
姜明红 |
活动 形式 |
“2+2+1”(即两节汇报课+两个研究专题+一次沙龙研讨 |
||||
研究的目的 (范围、方法) |
课堂转化、子课题方案论证 |
||||||
主要内容(不够填写另附纸) |
6月5日下午,常州市“生长性”课堂姜明红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齐聚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翠竹校区,进行第七次研讨活动,朱丽萍副校长、高鸣鸿主任陪同参与。姜明红工作室活动模式采用2111结构。每一次活动由两堂研究课、一个小型专题研究报告、一场专题研究沙龙、一次主题理论学习组成。 本此研究课由二实小教育集团承担。二实小教育集团徐洁老师执教了一年级的《蚂蚁和蝈蝈》,二实小教育集团刘 越老师执教六年级复习课《理解句子的含义》。徐老师根据自己研究的“生长性”课堂子课题《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需求的激发》,通过生动的课堂教学呈现了自己的研究和思考。导课激兴趣,推课激需求,行课促生长。比如徐老师在“蚂蚁搬粮食”片段教学中通过“类积累”促进课堂生长丰满。徐老师还充分利用言语典范,让学生根据“他们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个个_______”进行仿写,让语用的规范和生动建立了“言语图式”,不断地给神经系统 以强刺激,不断地往空荡的“言语库”里输入新生信息,让语言运用通过“接触”落地生根。 刘老师的的复习课以高年段课文的原句为依托,归纳整合了“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立足中心思想”“紧扣关键词”“关注表达方式”等方法,再通过忆方法、说方法、用方法、评方法让学生在仿写句子、赏析句子的过程中,从内容到形式的言语运动思维更加缜密、答案更加完整。整节课因指令清晰、环节清晰、方法清晰、目标清晰而扎实、平实和丰实,实现了由“教而生长”到“不教而生长”的品质提高。 在活动的第二环节,由徐洁老师针对自己的专题研究做了阶段性的成果交流。而沙龙环节则是工作室活动推进中最为热烈的版块。工作室成员分别结合自己的研究视角,从“生长原点”“资源整合”“智慧理答”“教育节奏”等方面对两节课给予充分的讨论。
|
||||||
评
价 |
领衔人姜明红校长根据两节课提出了“生长性”课堂要有“四个关注”,即关注文体,关注语言表达形式,关注路径和抓手,关注思维空间。为了拓宽并提高室成员的教育眼光,姜校长和大家分享了叶澜教授的最新思考《课堂教学再认识:功夫重在论外》以及《让课堂充满灵气——智慧理答》一书的部分章节,并推荐大家阅读。 |
||||||
填表人 杨丽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