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活动情况登记表五
发布时间:2015-03-13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基于“生命关怀”的小学语文教学“生长性课堂”研究课题研究活动情况登记表五

时间

2013年10月16日

地点

小河中心小学

参加对象

工作室成员

主持人

姜明红

活动

形式

“2+2+1”(即两节汇报课+两个研究专题+一次沙龙研讨

研究的目的

(范围、方法)

同课异构、子课题方案的课堂转化

主要内容(不够填写另附纸)

10月16日下午,姜明红名师工作室与新北区金玉优秀教师培育室在小河中心小学携手共进、联合教研,两个工作室成员和小河中心小学全体语文教师近百人参加了活动,蒋辉校长全程参与。

活动的开展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由小河中心小学刘红莲和局前街小学黄妍两位教师异时执教同课《小露珠》第二课时。刘老师的课堂出示大量的微距拍摄的小露珠高清图片,直观无痕地给学生解释了“闪亮、透明、圆润”三个关键词,用静态演示了露珠由小变大再消失的动态过程,再用“以读促悟”的方式推进,整节课,教师沉着机智,彰显了较高的专业素养。学生思维活跃,举手积极,展现出小河学子的良好风貌。

黄妍老师站在语用视野的背景下,提取文本中的四组表时间的词语,横向关联相对应时间段的小露珠的状态,再纵向的关联小露珠的形态变化。继而用图片关联文字,把抽象的生活中不常见的首饰珠宝通过“观其形”“触其质”“察其色”的生活体验关联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最后通过种种语用体验培植言语智慧的生长之根,把生活体验通过语用体验的中转,生成了带有生活体验的话语。整节课,教师神采飞扬,笑容可掬,童心未泯、妙趣横生,肢体语言丰富,应答语言机智。

课后,与会教师集中在会议室论评议讨。蒋辉校长认为,第一节课是结构化的设计,带来开放和互动的效果,老师善于把握和转化资源。第二节课是理趣与情趣的有机结合,理趣体现在对比喻句中本体和喻体的有机联合,对朗读与背诵的高度重视,对小露珠的形成与消失过程运用词语串联结。情趣体现在教师的笑容、语气、语调和语态,利用生活理解装点,倘若两节课互相吸收借鉴,将能互补共进。

姜明红校长首先肯定了小河学生的基本学力扎实,倾听、思维和发言习惯良好,执教教师教学语言感染性强,对文本把握到位。接着把两堂课对比,穿插,融进,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教学内容的选择如何转化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如何转化为适切的教学活动”“学习活动如何转化为真实的教学过程”“本体性教学内容如何转化有效的学习过程”“教师的语言如何转化为有效的学习资源”五个建设性的问题,并针对这五个话题,对应指出了“聚焦、设计、推进、生成、催化”五个核心关键词,引起了大家的沉思。

 

 

从姜校长的点评中,我们明确到:有两种学习活动值得思考,一种是采用问答式的互动,另一种是无痕式的互动,看不出明确的提问,但一环套一环地在推进,这种提问方式好像不是在提问,却句句指向核心教学目标。

作为语文教师,每一节课的每一句话都要有价值,对学生学习语文要有用。教师要好好修炼言语基本功,要发挥好语言“开渠、点拨、提升、织网、刨坑”的功能,要挖掘语言生长点,丰盈学生的阅读感受,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培植学生的阅读智慧。

姜明红名师工作室第九次活动,真实丹青泼墨万山红,层林尽染遍地金!  

               
 

            填表人  杨丽铭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