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袁旦教授,记者马上想到一句名言:生命在于运动。袁教授身着一身运动服,微微凌乱的白发下,脸色健康而红润,看起来颇具体育行业特色。从计划到市场记者(以下简称记):您能不能先介绍一下我国目前体育产业的现状?袁旦教授(以下简称袁):现在自上而下的普遍认识是,原来体育是事业部门,现在这个部门走到市场上去了,就叫产业了。而现代经济学认为只要有投入产出的活动都是产业活动。从这个观点来看,即使是政府也是产业。因为投入不外就是人、财、物等资源投入,而产出则有两种产品,一种是物质性产品,如工业产品、农业产品等,另一种是服务,政府实际上就是为全社会提供服务的,政府养了很多公务员,这就是它的投入。所以说,即便是在以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那个体育部门,也是产业。只不过它是由国家计划控制,资源是财政提供的。所以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体育产业化问题实质上是市场化问题。微观的来说就是某些事业单位企业化问题。如果是这样看的话,我国的体育产业就包括: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由国家投资建立起来的体育事业部门,以及改革开放之后从其中划分出来进入市场的部分部门,和由私人投资或其他投资形式建立的企业的集合。中国体育产业的现状分为提供公共品和提供私人品两部分。私人品包括两方面,一是直接满足群众参与体育运动需要而提供服务的企业,比如健身房;另一部分是为别人提供观赏服务的,如职业体育。公共品也分两部分,一是“奥运争光战略”,另一个是国家运用财政手段,在社会再分配过程当中,向群众体育当中享受不起俱乐部消费的人提供的福利,这一部分也叫公用品,或者混合品。但从实质上说它还是私人品。体育消费是私人性的记:目前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政策是怎样的呢?袁:了解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基本结构状况后,就可以看到我们在体育产业这个概念理解上是有偏差的。这就决定了在政策制定上我们正处于一种无章可循的状态,没有相应的理论作政策支持。目前某些传统观念对我们从经济学角度理解体育产业问题很有影响。比如什么叫公共?是群众体育,还是13亿人的健康问题?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这些问题恰恰都是私人性的,因为只要你一享用,就是为自身进行的一种消费。总不能说人人都要吃饭,所以吃饭就是公共问题吧?一旦把群众体育当作公共的问题,政策就不好制定了。而且,目前我国对于体育产业政策的研究还存在就体育论体育的情况。忽略了中国今天正处于一场旷古未有的,伟大深刻全面的变革之中,传统社会结构的变迁、制度性的变迁、价值观念的变迁对社会带来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体育产业政策更应该在这种背景下,用经济学、政策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互动记:国外体育强国的体育产业和国内的有什么明显不同?袁:美国的体育公认是世界最强的。他们不仅奥运金牌拿得多,群众体育发展得好,而且他们的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形成了一种互动,真正形成“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和“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全社会的体育价值目标就是为了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美国的体育产业就选择了在满足人们需求的条件下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早在 19世纪,美国就开始出现职业体育,它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孕育在运动项目的民间普及过程中。运动项目的普及实际上培养了人的欣赏能力和对于身体运动文化的价值认同,在普及过程中,很自然就从群众中涌现出来好手,组织职业球队,表演给人们看,这些球队联系起来就是职业联盟。正是群众体育为职业体育提供了一个基础,而职业体育又以它更精彩的示范魅力带动了群众体育发展。如果我们把美国这种发展模式叫做常规模式,那么中国就是非常规发展模式。我国的体育在长期计划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相对封闭的一个部门,体育资源从学校中来,从小孩中来,再经过一级级的选拔,运动员在选拔过程中被淘汰,他的就业就在系统内解决,形成了内部循环。也导致了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之间的关联完全断裂。从体制上来讲,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分为体制内体制外,大致是以城镇为分野,体制内是国家财政供给,国家财政的提供实际也只到城镇为止,所以群众体育中由财政支持的发展也就只限于城镇。甚至到今天为止,体制缺位这个局面也没有改变。重新认识体育记:您认为要改变这种局面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袁:根本上是要改变观念。首先要改变某些旧有认识。比如奥运会和亚运会,能不能不要再过于关注金牌数量问题。如今的中国人在各个方面都有很多引以为傲的东西,拿金牌只是一时的,对我们而言,像把我们传统的武术推进世界大赛,这种推动才是永恒的贡献。看到外国人拿了武术比赛的金牌,我们应该觉得很好,因为我们的传统普及到全世界去了。我们现在应当有一种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要相信市场的力量。再有就是体育界内部应该重新认识体育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我们现在还只停留在体育的价值就是为国争光。至于怎样才能为国争光,许多人还都不清楚。我举个例子,悉尼奥运会举重比赛后,有个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冲过去采访我们的冠军,寒暄过后他提了一个问题:“举重如此枯燥无味,你怎么坚持了十几年?”其实举重虽然形式简单,但要把它练到世界第一,运动员要对自己的身心进行多么艰苦的改造?其中的科学内涵和文化内涵又是多么深刻?可以说他们每一天都在超越自我。一句“枯燥无味”,只能证明这位记者分辨不出其中的艰苦努力和智慧投入。而目前我国还有许多人停留在这种浅层认识上。如何彻底改变整个民族对身体运动文化价值的肯定和认同,在今天来讲还是一个问题。
重新认识体育价值
发布时间:2015-03-13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