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运动技术技能的掌握过程中,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得到尊重的心理满足,对于个人的自信、自尊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如,我在上五年级《篮球原地运球》的教学时,班级里有部分学生体育技能掌握并不是很好,平时也很少接触到篮球运球的项目,甚至连原地最基本的拍球动作都不能完成。这使他们在其他学生眼里成为“特殊群体”所以在课上讲解完动作要领进入练习环节时,我着重对几个人的动作进行指导,(1)详细讲解方法:详细的讲解方法,如何利用手指的感觉去控制篮球。(2)发现进步及时鼓励:在练习时观察学生动作有变化或是有明显进步是应及时的给予鼓励,提高他们练习的心。(3)结合个人实际能力设定短期目标:按照个人的能力为其制定目标从原地运球20个到50个至100个最后熟练掌握运球技术,经过2节的练习他们各个都能按照要求完成任务,学生练习有兴趣。(4)安排适当的展示,增强学生自信:在班级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运球动作,得到了班级同学的赞赏。此后学生更喜欢上体育课尤其是篮球课,这样学生在练习中不仅学会了知识也感觉到了成功的喜悦,得到了尊重的心理满足,树立了自己的地位和自信。同时也让学生知道只有设定目标坚持到底才能得到成功。运用这样的方法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锻炼去体会,去得到成功,并帮助学生总结成功的方法,使学生知道自己如何达到目标的,回味取得成功的过程。把面对困难时的积极精神逐渐渗透到自己的生活中去,使学生不仅在学习一门体育技能,而是通过学习体育技能的同时学会面对困难敢于挑战刻苦练习的精神。
而掌握运动技术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克服一系列生理反应和心理障碍的过程,对意志品质和个性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
如,在四年级《耐久跑》教学时常会发生一种现象,当学生一听到本课的内容时总会发出很无奈、不想跑等抱怨声这样情况很多,学生在没进行练习时就已经把自己“打败了”。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的鼓励和提醒。(1)利用体育运动中的显性资源,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如我过长跑运动员得到成绩背后的故事,他们是如何坚持训练的,马拉松比赛的由来等等,这样学生不仅听的有兴趣而且还有激情。(2)教师科学的讲解运动方法,提示如何处理运动时的不良生理反应。在耐久跑运动时常会出现“极点”现象,有的学生不知道自己的这种反应是否是正常现象,因而会导致自己生病了的想法或者放弃练习,这样教学目标无法完成,学生的身体也得不到充分的锻炼。(3)利用同伴间的榜样作用,促进练习。教师也可利用小组展示的形式或者分组练习的形式,带领学生相互观看相互学习,这样学生能从同伴的身上得到鼓励并激励自己完成教学。(4)及时合理的小结,提高学生自身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告诉学生其实目标并没有想象那么远,耐久跑也没有想像中那样的可怕,教师要用合理的语言调动或者是有趣的游戏来激励学生参与。在出现困难时要拿出自己的勇气面对。经过教师的语言激励学生积极的参与练习,在完成目标后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学生自身克服困难控制情绪、超越自我的这一过程,让学生用自身体会知道坚持到底、战胜困难需要有勇气,还要有毅力。这样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通过对技能的学习不仅使学生生理、心理得到了锻炼,也为今后的发展道路上培养了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体育教学价值是体育教学能够满足学生和社会需要的程度,分为过程价值和终极价值。在教学时不仅要满足学生和社会对体育的需要,在实践时,要实现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从发展建立终身体育观念和初步形成体育能力。不仅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运动行为,也要使学生通过自身的锻炼体育运动对自身的作用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