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体育学科育人价值:
对“体育学科育人价值”的理解我们认为一是要有育人立场,二是要多层次、多侧面来理解。就育人立场来说,应该从人的生命成长角度看待体育学科的价值。体育学科价值不仅仅关涉思想、道德和意志品质等,也关涉身心健康成长,关涉自我发展,关涉“具体个人”的诞生;就层次性来说,首先,体育学科有体育学科的知识技能体系。这是它的表层,也是学科育人价值的工具层面。其次,体育学科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空间,这是体育学科育人价值的中间层面或意义层面。即学生可以通过体育学习获取丰富而复杂的间接经验。最后,体育学科有着自身的生命的表现方式。这是学科育人价值的深层或生命层面。
简而言之,人的生命成长是一个不断充实自我的过程,也是自我意识和自主能力不断成熟的过程,体育学习对于人的生命成长的意义就在于,在赋予人不断发展的工具和文化资源的同时,提升人的主动创造精神。
二、研究小学学科育人价值的意义
小学体育学科育人价值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它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目标定位,还影响着体育教学的内容、实施和评价。它可以使体育教学乃至体育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的目标更为清晰、更有针对性,从而成为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成为课堂教学有效性判断的基本依据。
三、小学学科育人价值的具体维度
小学体育学科育人价值是根据社会发展及儿童发展的自身需要,对体育课程功能合理选择和组合的结果。其价值的发挥既取决于体育的学科性质和特点,同时又取决于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我国有学者把体育功能拓展到了健身、娱乐、促进社会化、社会情感、教育、政治这六个方面;也有人把体育的效能归纳为生物效能和社会效能两大类,生物效能具体包括了健身、健美、保健、延寿这四种;社会效能包括了教育、娱乐、政治、经济这四种。基于此,我们暂时将小学体育学科育人价值从四个维度进行归纳:
1、生物改造价值
⑴增强学生体能,提高健康水平。
通过学习和运用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力学等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研究运动对人体生长、发育、免疫、健康等方面的基础作用。
2、运动行为价值
⑴提高学生基础性运动能力,体验1-2项专项运动技能。
关注如下知识技能的培养:促进身体健康和实现终身体育必需的运动技能;关于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正确的体育与健康观念;欣赏运动的能力;安全运动的能力;与运动有关的野外生存技能;运用体育与健康的资源、信息、产品和体育与健康服务的能力。
⑵体育意识和行为的变化。通过长期的运动实践和体验,学生不但能形成对身体、身体活动和健康的正确观念,增强自我保健的意识,同时还将逐步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3、体育文化价值
任何教育都是一种广义的活动,通过教育内容的文化传播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学科文化正是使得“教育是知识获得过程”向“教育是文化过程”转变的最有力的手段和契机,从而能够真正实现教育是通过“摄取吸收文化价值,体验陶冶多维的人,促进生命个体总体生成”的文化过程。我们研究小学体育学科育人价值重视体育文化价值的挖掘,要从该体育学科的理论体系的思想、方法、知识技能、价值标准、科学精神或人文精神、文化产品以及工作方法等出发,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科的文化功能,促进学生在心智和人格上的全面发展。
体育文化是以奥林匹克为标志的人类身体运动的集成,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竞技体育各运动项目的技能,是人类多种运动技能的最高表现形式,是体育运动文化的基本元素。知识类与实践类的体育运动文化,是体育课程的教育价值之一。教育是体育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建构的基础,体育文化核心价值也应该统领着教育实践。体育文化核心价值是尊重各种信仰和主义的不同,注重道德精神改造,在实现身体与精神的平衡之中获得自身新的认识,来服务于和平、民主。
⑴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促进和谐相处,提高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的能力;
⑵课堂渗透不同项目文化元素,通过项目技能学习了解竞技文化,进而了解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化;
⑶传播奥运理念。
⑷让学生在集体游戏中提高集体荣誉感(荣誉至上),促进社会化发展。
4、情感适应价值
在运动过程中,人会产生与社会实际生活极为吻合的心理体验:勇敢与却懦、顽强与气馁、欢跃与沮丧、兴奋与压抑等等心理过程,在运动中都会发生,因此,运动的教育又具有了发展人的心理素质的情感教育价值。同时,在集体活动的运动过程中,同样存在着社会生活中的合作、竞争、尊重、对抗等人际关系的要素,因此,运动的教育还具有培养人适应社会生活的教育价值。情感适应价值主要包括:
⑴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和舆论环境中,通过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学生会得到赞扬、批评、激励,并获得友谊等,从而产生各种复杂的情感体验;
⑵让学生不断面对挫折和克服困难,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⑶在不断超越昨天、超越自我的过程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喜悦,从而形成客观评价自我的习惯和能力,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⑷以游戏为主要载体,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习惯于在一定的社会规范中生活,能根据社会规范约束和调整自己的行为;
⑸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学生理解个人健康与群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培养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树立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学习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养成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团队精神。
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