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第一学期研究计划
发布时间:2015-09-09   点击:   来源:   录入者:蒋敏杰  

一、指导思想

“生命关怀”教育理念下的“深化课程改革,提升学生素养”诠释了师生共同转变的教育新生活,在前期课程的重新梳理基础上,努力实践“成长节律课程”的三大体系,六种形态,以多元立体的课程体系架构,为教师发展,学生成长提供广阔的平台,以研究促发展,用课程促成长,促进师生学校生活的进一步转变。

二、本学期研究目标

1.通过暑期初探,在学期生活中的进一步厘清概念,明确课程价值取向,初步建构起局小“成长节律”课程体系,创新学校教育新生活。

2.在前期成长节律课程评价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各年级、各学科学业评价改革内容与方式,力争实现评价的即时性、过程性,并在成绩单的评价项目上获得突破。

3.依托全国新基础教育成果推介会的举办,在各学科专题研究项目上有新突破,展示各学科在新基础教育研究中的成果。

三、本学期重点工作:

    本学期是“深化课程改革 提升学生素养”第二个年头,走过了第一年的摸索调整期,本学期将立足于“生命关怀”理念,初步建构出局小“成长节律课程”的课程结构。

· 核心工作:“深化课程改革 提升学生素养”背景下的成长节律课程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 重点工作: ① 梳理本课题研究成果,并结题。

② 局小学生学业评价改革方案的进一步修改及成果定型。

· 培养任务:① 继续完善教师专业发展论坛,形成局小线上线下阅读交流机制与指南。

② 有序开展青年教师成长团(绿团、紫团)序列培训。

             ③ 中青年教师、优秀教师继续培养。

四、教科研建设学期策略及评价

1.立足课程,在明晰概念中做好顶层设计。

(1)加强学习,帮助教师明确“成长节律课程”的概念,清晰对于局小“三大课程体系”与“六种课程形态”的认识,明确其价值追求,搞清楚“是什么”“为什么”,然后进行课程实施及评价策略的研究。

(2)做好第一年各类课程方案与案例的梳理,做好本学期“成长节律课程”的整体策划工作。分项研讨好“期初衔接课程”“学期实践课程”“学期跨学科课程”“学期兴趣课程”实施方案,重点突破语文、数学、艺术融合课程和“学期实践课程”的研究,在年级组、学科组内形成各年级、各学年具体实施方案,并进行科学论证。对于其他课程,则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工作。

(3)进一步加强集团内各年级课程责任人团队培训工作。本学期教科室将会同课程研发中心,继续开展年级课程责任人专项培训活动,提升责任人课程设计与研发能力,促进其在年级组中的骨干引领作用。

(4)在校园网上线的基础上,建立课程实施交流平台,进一步形成学校、家庭、个人三维联动的互补模式。

2.紧抓阅读,在理论实践结合中提升素养。

(1)推荐阅读明方向。

前一学年,学校分别开出了两类书单:理论书单以及各校管理、专题研究书单。课题组将根据学科组教师建议进一步完善书单,尽量满足教师需求,同时,也将根据学校课程研究核心工作以及学科专题研究推荐主题阅读,进一步提高读书的聚焦性。

(2)阅读分享提质量。

做到三个结合:1.教师团队阅读与个人阅读相结合,让个人阅读在团队交流中得到碰撞与交流;2.任务驱动阅读与专题自主研读相结合,对于有研究专题的老师,可以在教研组活动中交流与自己课题有关的阅读分享,促进文献研究意识的形成以及阅读主动性的提高;3.校级阅读交流与学科组阅读交流相结合,尤其是1、2两种的阅读交流将更为灵活动地将阅读由“读”走向“思”“研”与“行”。

3.扎实研究,在研究实践结合中提升研究质量。

1)课题中的研究

①在基础研究上进一步探索研究成果的科学表述,形成各学科基于实践研究上的成果梳理,准备本省级课题的结题工作。

在前期语、数、英、综合四个学科的核心研究课题已结题的基础上,课题组将结合四个学科的学期安排,帮助学科组提炼研究项目要素,形成新一轮学校组内的核心课题。并对学科组课题进行顶层管理,保证学科组课题研究的有序进行,好新课题争取的省、市级申报。

③进一步完善集团各级课题研究群的网站建设,以QQ群为基础平台,开通专题课题研究成果交流讨论区。

2)团队中的研究

① 继续完善学科组内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机制。完善青年教师师徒结对专题研究汇报课;开展青年教师每学期公开研究课开放活动与学科组联合开展教师专业基本功学科自主研训活动。在本学期中,各学科将迎来新一轮区级基本功比赛,教科室将为比赛老师提供一定素材。

继续完善青年教师成长团培训机制。依托绿团夯实五年内青年教师基本功,提升教师在阅读、教学、个人反思上的能力,做到“入格而有格”;依托紫团进一步提高成型教师的新型基本功,进一步锤炼课堂教学的新型基本功。

③ 继续进行校青年教师教科研团队的组建。通过定期开展的课题交流、阅读互动活动提高教师提炼经验,形成课题或论文的能力,努力参加校级课题的申报,积极参加“教海探航”、“师陶杯”、“杏坛杯”等各级论文评比。

2)节点中的研究

①在继续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本学期,学业评价改革力争有新突破。本学期将在上学期学业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各学科学业评价方式与内容,形成方案文本。

以全国新基础教育推介会为平台,进行各学科研究成果梳理,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校刊《局小教育》以及主题研究课的展示进一步展现学校研究成果。为下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具体工作安排: 

八月:

  1. 暑期集团教师集中培训与研讨活动。
  2. 制定本学期研究计划。
  3. 开展暑期新教师培训活动。
  4. 成长节律课程——期初衔接课程方案论证

九月:

1.期初衔接课程实施,并进行成果总结与提炼

2.开展青年教师成长团活动(紫团)

3.跨学科课程论证与初步实施反馈

十月:

1.学期实践课程研讨与论证(一)

2.参与学校各学科常规研究活动。

3.开展青年教师成长团活动(绿团:课堂教学)。

十一月:

  1. 前期过程性资料的整理与成果提炼,聚焦“转型性变革”准备本课题结题
  2. 学期实践课程研讨与论证(二)
  3. 成长节律课程阶段集团研讨与总结。

十二月:

1.“转型性变革”省级课题结题

2.学期实践课程研讨与论证(三)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