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规划中寻找学校发展生长点
发布时间:2015-03-13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在规划中寻找学校发展生长点

2004年初,学校制定了第一轮《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创建品牌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这一轮规划的制定中,学校明确了办学理念,提炼了教师文化,教科研与教师发展、课堂教学与课程建设、班队建设与学生成长等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发展。2007年5月,学校接受了首批主动发展学校总结性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新一轮三年发展规划,通过规划进一步寻找学校发展新的生长点。第二轮规划经过了总方案与分项方案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多次讨论和修改,努力处理好了学校总方案与具体分项方案的相互渗透关系,共性和个性融合的关系。2010年12月,学校通过了三年主动发展学校总结性评估,专家组一致认为:局小发展理念先进、目标明确;主动意识强,各项举措实;规划达成高,发展效果好。如今,学校又将制定新一轮规划,在规划的引领下继续寻找学校发展生长点,迈向新的征程。

一、融合“传统”与“未来”,在传承中发展,在变革中创新

长期以来,局小形成了“轻负担、高质量”的办学特色,在常州地区形成了“局小”品牌。所谓的“高质量”指的也就是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都获得较好的发展。在育人目标的定位上,局小实现了“认知领域”外的拓展,这无疑是巨大的进步。但随着我们对人这一独特生命个体的认识发展,局小的“高质量”理念受到了时代的挑战。所以在第一轮规划中,学校基于“轻负担、 高质量”的办学特色,探索其背后蕴涵的教育理念。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对其蕴涵的理念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但尚未能提炼其理性内核,故用一段话描述:走向生本,……;走向师本……;走向校本……。

    第二轮规划中,学校清晰了办学理念,提出:教育是一种生命关怀,“轻负担、高质量”的办学特色在新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力量。这一理念的提出基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需要,基于个体生命的需要,基于学校教育独特价值认识的可能性需要,更是基于唤醒人的意识和传承学校文化的需要。生命关怀,意味着学校教育要直面生命存在,以“自我”的身份承担自身的时代责任;要以“生命”为本体性前提,以积极的关怀作为基本的行为方式;要以培养具有积极的生存方式,富有生命活力的健康的个体为己任;要以整体的,深层次的眼光进行自我改造,以建设性的方式促进生命的成长。在这一轮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围绕教育理念,在学校领导管理、课程与教学、班队建设、教科研建设领域进行了具体的设计与架构,并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内化。

即将制定的第三轮规划中,学校将将“教育是一种生命关怀”这一教育理念进行更细致、更丰富的渗透,除了以上所讲的几个大领域外,将体现到各个大领域下的小领域,体现到各个细致的地方,渗透于师生具体的言行之中。

二、沟通“成事”与“成人”,在成事中推进,在成人中自为

局小是一所百年老校,更是一所百年名校。局小的教师是其最宝贵的财富。随着学校的发展,一大批青年教师作为生力军补充到局小发展的历程中,不可否认,名校光环是青年教师发展的双刃剑。针对教师文化、教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当然这些问题是由特定时期的局小教师特点决定的,在第一轮三年发展规划中,学校提出了“积极进取不安逸,勇于挑战不保守,团结协作不相轻”的教师精神文化追求,在这一文化追求下促进学校事务的发展。

通过三年的实践,三句话的文化追求已初见成效,有效促进了教师团队的建设和教师个体的发展,并促进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在此基础上,在第二轮规划中,学校具体提出了“和善、悦纳、睿智、大气”的教师形象特质,并作出了具体化的要求,学校文化的引领逐渐地从“成事”走向“成人”。三年的发展中,在这一文化的引领下,学校培养出了一大批个人业务能力强、团队凝聚力量强的局小教师队伍。

第三轮规划中,我们将将教育的境界提升到关注人的发展境界,把人的主动生命发展作为教师文化的最高追求,力求培养一大批具有“自为”意识的教师生命个体。我们提出“放眼静心、虚怀求进、倾情生命、明理践行”的十六字追求,并将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中落实这些追求,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

三、统一“神”和“形”,焕发课程生命,彰显校本活力

    教育教学的实践阵地是课堂。局小的课堂教学特质在不断的规划、发展中清晰完善。第一轮规划中,学校提出在课堂上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做到“五还”:还时间、还空间、还提问权、还评价权、还学习工具,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第二轮规划中,在五还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推广成功的经验,逐渐形成了局小师生的共同追求:真实开放性,即面对真实的个体,在真实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成长,追求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组织过程的开放;灵动结构性,即追求在动态生成的教学中努力研究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不断创生教学过程;发展生长性,即追求让每一个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得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和提升,追求在学科教学中能为学生多方面的主动发展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在第三轮规划中,我们将在前期的共同追求下,具体、丰富个人的教学风格,力求形成个人教学流派。

课堂教学的抓手是课程建设。第一轮规划中,学校主要将国家课程的实施作为重点,提出了“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为课程改革提供校本化生命形态”的追求。如我们尝试构建校本发展愿景,规划学校课程结构;创新实施国家课程,形成校本指导纲要;探索学科课型研究,结构化把握教学内容等。第二轮规划则重点研发与实施校本课程,我们设计工了较为丰富的系列的活动资源,如课程化规划学生活动、系统化实施“感激教育”、项目化推进“龙城书院”。但对于这些校本课程,我们还缺乏系统的、科学的课程设计和资源建设。所以在即将制定的第三轮规划中,我们将进一步反思,科学地实施校本课程,尤其是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总结。

四、协调“整体”与“个性”,丰富学生生活,促进生命成长

校园生活是学生生命历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给学生怎样的生活,学生就会实现怎样的成长。我们唯有努力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不断提升学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健康的发展。

第一轮规划中,学校提出了统一的学生素质标准:有亮丽的精神底色;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有主动的自我发展意识;有积极的个性发展追求;有良好的健美形象追求。并围绕这一学生素质标准开展了丰富的活动,组织、文化初步推行,引领学生成长需求。

第二轮规划中,我们基于学生的生命成长需求,修订了学生素质标准,并进一步提出了“自信、大方、活泼、开朗”的学生形象特质,系列化地设计了学生活动,组织、文化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入,由简单化走向具体化。

在前期充分实践的基础上,我们不断反思重建,逐渐意识到了在学生活动设计中,我们强调全面、完整,忽视了重点;强调了整体设计、系统架构,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强调了共性追求,忽视了个性发展。所以在第三轮规划中,我们将在整体设计、系统架构的前提下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给生命发展更多自主创造的时空,促进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