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课题研究记录表1
发布时间:2015-03-13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课题研究活动情况登记表  

时间  

2010.10.8  

地点  

高年级办公室  

参加对象  

及应到人数  

课题组成员共5人  

实到人数  

5  

主持人  

张春洁  

活动  

形式  

阅读  

研究的目的  

(范围、方法)  

通过学习、摘要,了解审题的心理机制。  

主要内容(不够填写另附纸)  

审题,顾名思义是“审察题目”的意思,简单地就是看题目。审题是解题的开始,也是解题的关键。  

审题过程是一个抽象概括的过程,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  

问题表征是审题的核心。问题表征是指形成问题空间,包括明确问题的初始状态、目标状态及允许的操作。  

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我们之所以能理解一组句子及其含义是因为我们头脑中存在着关于各种事情、情景和现象的图式。这种图式中包含了对各种事情、情景和现象及其逻辑关系的概括,其作用就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根据这一图式去对一些具体的事实、具体的情景进行“推论”。  

学生审题时问题就出现在他们表征出的问题是一些孤立的、杂乱的、平面单调的情景。(1)对试题提供的信息获取不全面,对关键信息不敏感,而且这些信息在头脑中的表征是零乱的、孤立的,因此不能抽象概括出具有本质特性的关键要素,当然难以对试题情景加以整体把握。表现出来答题时就肆意想象而缺少依据。(2)在把问题变成学生自己内心的心理表征的基础上,不能进一步识别问题类型,对问题中的行为动词、主题范畴、限定词语不加理解,当然不能了解题意。  

如果能将内在的、难以观察的审题过程能用言语将其外显化、具体化,有利于培养学生审题习惯和训练读图技巧。  

   

   

评  

   

  

了解审题的过程,有利于找到训练学生审题的方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