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局前街小学课题研究活动情况登记表
时间 |
2010年10月19日 |
地点 |
高年级办公室 |
参加对象 及应到人数 |
课题组成员共5人 |
实到人数 |
4 |
||
主持人 |
张春洁 |
活动 形式 |
围绕课题的具体教学实践交流 |
||||||
研究的目的 (范围、方法) |
教学实践反思 |
||||||||
主要内容(不够填写另附纸) |
细致指导,学会标注 典型习题的设计和教学帮助学生突破审题难点。 学了名数的改写后,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单位名称不统一的情况,而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常常忽视单位的统一问题。简单地要求学生进行关键字词的圈画,有部分学生觉得比较茫然,抓不住重点。因此,在直接要求学生进行名数改写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些解决问题的习题进行圈画的指导。 首先出示如: 3.6升 =( )毫升等题,让学生利用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单位间的转换。在此基础上小结:刚才一组题非常明确地要求我们进行单位间的转换,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我们通过仔细地读题自己来发现。 然后出示:在一个练功房里,铺设了2600块长5分米,宽1分米,厚 3厘米 的木质地板。这个练功房地面的面积有多大?铺设地板至少要用木材多少立方米?要求学生仔细读题,看看这里是否需要进行名数的改写?学生很容易就发现,这里的单位不统一,及时总结引导:同学们的眼睛非常敏锐,看到了单位的不一致。如果发现单位与问题的单位是不一致的,可以把问题的单位和条件中与它不统一的单位圈画出来,以引起自己的注意。 这里的两个问题是否一致?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我紧接着又追问学生,学生很容易发现问题的不同,并看出通过“地面的面积”知道是求底面的面积,通过单位“立方米”知道第二道求“体积”。跟着学生的回答,我顺势把“地面的面积”、“立方米”进行圈画并标注“底面”和“体积”。并强调说明:这样的圈画、标注是一种良好的作业习惯,只有常用、常练才能学会,用得好,成习惯。 最后,我又让学生进行了一组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圈画的准确性及重要性对自己理解题意的帮助。有这样一道题,让我觉得指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书32页第9题。其中第三个问题:做这样一个花坛,四周大约需要多少平方米的木条?有一部分同学圈画了“平方米”,还有一部分学生圈画了“四周”,并标注是前后左右,当然也有一些学生两个都进行了圈画。我呈现了圈画了“平方米”的情况,问学生你认为圈画“平方米”是否能很清楚地帮助你们确定求什么?学生很快发现不如圈“四周”,因为仅从单位看不出要求哪些面,而从“四周”这两个词就能很清楚地看出求的是前后左右四个面。从学生的回答中,我欣喜地看出学生的潜力,学生是有辨析力、思维力的,这更让我坚定了学生的审题能力是训练出来的这一想法。 |
||||||||
评
价 |
帮助学生提高审题的能力,跟集中训练的相关度还是比较大的。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设计一些典型的习题帮助学生获得审题的能力很重要。习题的设计目标应很明确,不光是圈画,“标注”的方法能让题意更清晰和明确。 |
||||||||
填表人 张春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