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局前街小学课题研究活动情况登记表
时间 |
2010年10月20日 至21日 |
地点 |
高年级办公室 |
参加对象 及应到人数 |
课题组成员共5人 |
实到人数 |
4 |
||
主持人 |
张春洁 |
活动 形式 |
围绕课题的具体教学实践交流 |
||||||
研究的目的 (范围、方法) |
教学实践反思(学生问题剖析及应对) |
||||||||
主要内容(不够填写另附纸) |
怎样让学生的圈画、标注、画图等审题成为习惯呢?如果没有强制的要求,只是停留在指导和评讲,有一部分学生就永远没有机会实践和体悟。因此,在这一单元的作业中,我一方面加强对学生圈画、标注的评讲,同时提出根据题目特点圈画、标注和画图的要求。正因为有这个要求,学生一方面给了我惊喜(有一部分学生能很准确的进行圈画等),另一方面学生在圈画中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在几次指导后,学生圈画面面俱到的情况有所改观,但在准方面还是有问题的。 学生审题中的问题: 遗漏。(顾此失彼) 做一个无盖的长方体金鱼缸,长8分米,宽6分米,高7分米,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米? 学生在圈画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现单位的不一致,但“无盖”却忽视了。 我的处理:让学生在评价中选择。出示学生的作业,让学生观察并提出评价,你认为他圈画得怎样?学生对他做得好的方面进行了充分肯定,而对“无盖”没有圈画也作了评价,提出圈画“无盖”后能标注四周面及底面就更好了。这让我欣喜不已,这样的学生不正是理解了圈画的价值所在吗? 10月21日 ,我执教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的生活应用。在学生把表面积和体积进行比较后,我立刻带着大家进入了解决实际问题。我故意提出:表面积、体积和容积在含义、计算方法和单位的使用上各不相同,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通过几个关键的字词来描述他们的不同,你能找到这些关键的字词,并作圈画吗? 呈现数学书第34页的5、6、7,要求学生准确找出这里的关键字词并作标注,(特别说明:多圈了不准,少圈了也不准,要圈得恰到好处)在学生圈画的基础上我呈现了这样几个资源。 第5题。学生基本上能准确圈出单位的不一致,但很多同学忽略了标注。因此我向同学们提了一个问题:这里需不需要标注呢?很多同学认为这两个问题是有区别的,如果标注能使解决的问题更清楚。在此基础上,我呈现了两位同学的标注。其一圈了条件中的“框架”二字,标注棱长和,其二圈了问题中的“分米”标注棱长和。我让学生进行了比较,学生认为标注在问题中更合适,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求的是棱长和,而如果在条件中凸现,对解决问题并没有帮助。学生的辨析能力令我折服。 第6题。很多学生只圈画了“玻璃”两个字,并标注前、后、左、右、底面。学生的这种表现再一次给了我信心。 在接下来的时间,我依然要求学生进行圈画标注,我发现学生的能力在进一步提高。 |
||||||||
评 价 |
一个阶段的坚持,学生渐渐体会到圈画与标注对自己准确理解题意的好处,学生在一段时间的练习之下,其圈画标注的水平与我预期的状态越来越接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