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3 年 月 日
年月日的知识非常繁杂,光从知识的角度来看是狭隘的,因为知识对于不同的学 生有不同的要求,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更多的是关注形成知识所亲历的过程,在形成知 识的过程中所体会到的数学的思想方法和思维策略。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记忆。最 后归纳下,年月日知识从总体上来看包括两大块内容:
1. 积累性质的基础知识
因为同样都是记时单位,积累的过程可以由时分秒这样比较小的单位引入,让学生体会不同单位的适用范围,并加深对于年月日中特殊现象的敏感。
知道基本的年月日之间的互相转化,知道季度、世纪……等单位,及它们与年月日的转化,知道特殊的日期(节日),知道并能灵活运用判断平闰年的方法:单数是平年,双数看后两位,整千整白年看前两位。这些知道都是在亲历过程的基础上,在丰富资源的积淀上交流小结出的集体智慧,不能奢望所有学生都能够做到一步到位,但是需要强调的两点:一是保证课堂尽可能多的面向全体,让学生能够通过新知的学习发现一定的价值,本单位最主要的价值就是实际生活中应用的价值,不同再去扳指头数天数了,可以通过计算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知识的记忆是其次,见得多了,总能够记住。二是重视知识的实际运用,比如说特殊的日期,有的学生就是不愿意去记忆,所以在课堂上就可以采用一些灵活机动的方法,可以做一个猜日期的游戏,但是这个日期不是直接告诉你的,它在劳动节的后一天,这是学生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为了解决问题,他自然而然地激发出了了解劳动节的日期的需求。
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是否能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这些知识的类型特点,教师要组织交流,让学生互相欣赏对方的记忆方法。
2. 应用性质的拓展知识
这点是变化无穷的,唯有掌握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具体来看有两类内容:一 是类似于求经过时间的求经过天数,需要弄清算头算尾的问题,此类知识也包括倒数 问题;而是通过经过天数往后推算星期几,这点是与除法的余数的意义进行沟通。这 两点内容也是年月日部分教学的难点。
学生要能够掌握计算经过天数的方法,其实经过天数也是经过时间,只不过是比 时分秒更大一些的时间单位,同样也需要用结束时间减去开始时间,如果是同一月份 (算头算尾)需要加上一天,如果不止在一个月之内,需要把所有月份都写出来,把 所有月份的天数都写出来,再列式计算。(第一个月是需要计算的,后续月份都可以 直接写出)
12 24 60 60
年 月 日 时 分 秒
1年有12个月:大月 31天 1月 3月 5月 7月 8月 10月 12月 …… 7个
小月 30天 4月 6月 9月 11月 …… 11个
二月 28天或29天(平月)
平年 365天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闰年 366天 1~3月 4~6月 7~9月 10~12月
90/91天 91天 92天 9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