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1 除法1
在除法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解决40÷2的口算之后,引导学生发现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只需要分一次,除法的本质就是平均分东西,由此导入后续的教学,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学生思考46÷2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想办法做,学生会有多种算法,有的人先分几捆的,有人先分几根,所以在最后的交流中要让学生体会到除法从多的开始分,也就是先分捆,再分根是正确的方式。
当然格式也是很重要的,介绍笔算方法,一边说一边做,让语言表达和思维建立一个桥梁,提醒学生完成竖式以后不要忘了横式后面要写答案。
反思2 除法2
在讲到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举例,重心下移,“验算”两个字不要忘记写。书上P6/8详细讲解,计算完毕之后先写答案,然后再验算,以免抄错答案。首位不能整除 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可以以分小棒引入,从42÷2到52÷2这样学生兴趣浓,易于理解,更能够与除法的计算顺序建立联系,让学生充分说的基础上,交流发现如果先分几个几个小棒,一捆的还会有没有分光的,所以需要先分捆的。在讲解把捆拆分再合起来分时是学生最容易错的地方,与过程沟通,介绍一些小策略,比如说下移的箭头,一起运算的括号。课后看学生的作业情况,并注意及时复习。
反思3 除法3
在除法的验算这一课,学生对笔算除法有所忘记,在前一天的家庭作业中笔算除法错误率较高,所以课堂上笔算除法也要讲。
总结并培养学生的类型意识:
整十数÷一位数(口算)40÷2=20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口算:55÷5=11 46÷2=13等
两位数÷一位数 没有余数
笔算:
有余数(验算)
反思4 除法4
商末尾有“0”的除法在复习导入中可以用36÷3引入到32÷3,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计算,教师把学生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法上黑板,讲解、比较。由学生说说,为什么商各位上的“0”不能省略?在计算过程中要由学生发现“余数要比除数小”,这点也是一个除法学习的难点。在练习过程中,始终让学生互相说笔算的过程。对于学生在作业中,应用题结果有余数的单位名称怎么写的问题,继续强调应用题的答句要写完整。在学生作业中在做“商末尾有 0” 的除法时,在课堂上提醒,学生会最后一行多写一个0×除数=0,再重复的减一次,没有意义。应用题需要单位换算的一定要先单位换算,要先审清题意,结合生活实际经验答题,关键在于余数的处理(余数对于商的影响)。计算要查余数写了没有,应用题要查单位和答句写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