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11 24时记时法
本课的重点有两部分,一是认识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是怎么记时的,二是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之间的换算。演示一天的时间,学生清楚的感知从夜里12时到中午12时再到夜里12时的全过程,知道了深夜12时就是第二天的0时,时针一天要走2圈,就有了24小时。在教学24时记时法时,关键是要教学下半天的12个小时,在这一环节处理上要让学生互说沟通。在教学完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后,让学生比一比怎么来判断是哪一种记时法,从而是学生明确:使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间时不需要在前面加上“上午、下午、晚上”等词语,因为它对应的时刻是唯一的,而使用普通记时法时必须要加这些表示时间词。两种记时的方法在说法上虽然不同,但是归结起来就是同一个钟面的两种读法(两种用法)。无论哪一种用法,可都离不开钟面上的那12个数字。12时记时法(也叫普通记时法)是社会上传统的用时方法,它和24时记时法相比较,无非是重复读一次那12个数字,结果就出现了两个1、2、 3……而24时记时法,虽然用的也是钟面上的那12个数字,但和12时记时法的读时方法不同。也就是说钟面上的12个数字不重复读,而是出现连续的读用方法。例如:从午夜的1时一直读到中午的12时后,下面的1时就直接读作13时,那么1时后面的2时就续读作14时……,读到午夜的12时时就读作24时,这就是24时记时法,它正好是一整天的24时。
反思12 24时记时法
本课的重点是在使学生理解和发现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的基础上,能正确地把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间与用普通记时法表示的时间进行互换。在这点上我利用“新闻联播”引出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然后抓住重点,来进行教学,由学生得出结论,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也发挥了小组合作的精神和探究能力。而且从学生感兴趣的节目预告单进行两种记时法的互换,更是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反思13 24时记时法
24时记时法中的第二个内容是求经过时间,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我采取的是联系学生实际的方式,因为学生对于在校时间的感受明显强于火车时刻表,而且在校时间跟火车时刻表也是可以对应起来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时间的计算让学生充分感受经过时间与时刻的区别,由此要求学生写时间的单位应该写成小时,时刻的单位就是时。在练习中出示火车时刻表,独立解决,小结的过程中将这两种时间表对应起来,获得了不错的效果。拓展的内容就是不相邻的2个站点的火车运行时间的不同计算方式。
反思14 长方形与正方形
部分学生初识这一部分内容,接受能力有限,需要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基本特征以及平面图形周长的认识,能正确计算一些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并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积累认识平面图形以及研究有关平面图形问题的经验。
在新授时就发现学生对于一些拓展性,比较灵活的练习不能很好的掌握。通过这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回顾已有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特征的认识,利用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使学生能运用方法灵活的思考、解题,发散思维。通过练习发现学生对于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拆分、组合,及在此过程中周长的计算是比较困难的。应多多鼓励学生利用画示意图的方式去理解题意,分析简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基础复习和延伸复习,每个学生都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很多学生能正确把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以及一些变化题的处理方法。课上学生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以及简单的周长的计算基本上都掌握了,要求通过画一画,比一比,说一说,让孩子复习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周长的计算。在拓展练习中注意让孩子养成画示意图的好习惯,帮助理解。
反思15 乘法
乘法的笔算解决一下进位问题之后进行稍许的练习,学生基本不存在困难,在教授乘数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过程中需要以“0乘任何数都得 0” 为基础和前提。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从乘法意义着眼思考,获得对这个知识的初步理解之后再进行后续教学。注意末尾有0的乘法的格式,可以把0先放在一边,最后再移下来。
最后的乘法分为口算、笔算、估算三个部分内容,而笔算又可以分成普通的三位数乘一位数,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这三种类型,学生的类型意识是在平时的日常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起来的。
本单元另一个重点内容是两步计算应用题,在此过程中,需要让学生感受到,应用题必须充分理解题意再提笔计算,不找到题目中3个条件之间的对应关系就进行计算,是会闹笑话的。学生的理性思维在此阶段能够得到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