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课题个案追踪记录表
时间 |
2010年4 |
学生 (群体) |
淮安实验小学与局前街小学与虹景小学与盛毓度小学五级学生,其中局小为实验班五(1)班 |
研究 教师 |
蒋敏杰 骆云 章子 君 |
一、本周我在组织高质量课堂交流中的亮点: 在近二周的教学中由于要参与省“杏坛杯”赛课,因此就利用不同的三个学生的进行试教。发现的问题有: 1.课题中促进高质量的“课堂交流”实施是十分必须的,需要以一种常态推进。 2.在组织交流中教师要发挥主体引导作用,才能适用于学生的思维提升与交流的推进。 3.在“课堂交流”中教师只需提供出可操作的启发性问题,就可以动起来。 4.小组交流的细致指导可以让“课堂交流”更为细腻。 |
|||||
二、本周研究学生(群体)在交流中呈现的状态: 1.非实验班学生状态: ①交流不起来,课堂中倾听习惯没有形成 ②“课堂交流”中存在表面性应答 ③交流中教师如不注重问题的层次,学生的回答会让你手足无措 2.实验班学生状态:①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回应反馈顺畅,学生能围绕问题展开小组交流。 ②学生对于交流形成了一些规范与行为,产生了一些自动化的过程。 |
|||||
三、对本周研究实践中的思考 反思三次的试教经历,让我们不禁对课题研究的兴趣进一步高涨。我们体会到“课堂交流”的实施真的是必须。如果在课堂中关注学生的发展,那么学生才能在问题中体现才能。 教师的行为对于学生中高质量的“课堂交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行为的引向会直接影响全体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思维习惯。一个教师基于学生发展的课堂组织活动,课堂才会丰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