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学校“生命关怀”理念的确立,学校在教师培养中提出了“让每一个教师真切享受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幸福”的追求,并提出了具体的素质标准,尤其是明确了“和善悦纳,睿智大气”的形象特质。培养“和善悦纳,睿智大气”的局小教师,既需要丰厚扎实的文化底蕴,也需要实践创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
局小党员教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提高学科素养,享受职业幸福。
(一)自下而上,激发党员教师发展内驱
学校党支部把每一个党员教师当作“具体个人”去研究,去认识,在校本培训中尊重党员教师个体的“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把培训的策划权和选择权还给教师。
学校对校本培训责任人提出了“少对电脑,亲近教师,重调查,重沟通”的工作原则。负责人在作出决策或者落实校本培训工作前,都“走下去” 深入到教师中去,和老师们一起思考、一起交流,了解教师的需求,听取教师的合理建议,党员教师们积极提供智慧援助,以便增强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和贴近性,关注实效性。
在此同时,党员教师还结合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不断明确新时代教师的素养要求,从而明确努力方向。学校根据新型教师的角色理想,根据局小教师的发展需求,整体设计培训菜单。
(二)结构化设计,尊重党员教师成长需要
局小在校本培训的创新中,超越了技术培训的初级阶段,尝试了充分挖掘校内资源的知识化管理,让每一个党员教师既成为学习者,又成为展示者。在实践智慧的分享中,不仅让每一个党员教师在学校团队中有目标,有位置,更可贵的是,学校逐步形成了“积极进取不安逸、勇于创新不保守、团结协作不相轻”的教师文化,“开放、悦纳”的研讨文化也悄然形成。
在这一年中,在“拓展视野、 提高自觉;深化认识、 提高自觉;转变思维、提高自觉;结合实践、 提高自觉”的思想指导下,学校进一步丰富了校本培训内容。校本培训内容在安排信息技术培训、“体验成功,共享幸福”、“聚焦问题,实践导行”、“新基础教育”理论学习、“团队拓展”项目的同时,进一步增加了提高人文素养和学科素养的培训内容。
如学校邀请常州市委党校副校长陈国辅先生为大家作了《现代化进程与常州经济发展》的形势报告。陈校长的报告让局小党员教师进一步认识到学校肩负的文化使命。进一步呼唤每一个党员教师做时代中人,并把自己所做的工作与建设常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紧密联系起来。
学校邀请红星家具集团副总裁徐国兴先生和局小人共谈“品牌创建”。……红星人与狼共舞的奋斗史深深震撼着每一个局小党员教师的心。他们在倾听比较中进一步理解了百年局小在新时期创建品牌的意义,进一步理解了局小教师“积极进取不安逸”的内涵。比照局小的创建品牌学校之路,局小党员教师在社会变革的洪流中踏准了时代的脉搏,寻找到了自己的社会定位。
(三)改革组织形式,激发党员教师成长活力
近年来,学校在丰富校本培训内容的同时,尝试创新校本培训的组织形式,在讲座、沙龙、案例研讨、头脑风暴等形式外,增加了校内外的实践活动。
如“提升学科素养”是近年来局小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结合学校对各科教师学科素养的要求,各学科结合学科特点设计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活动。如数学组采用团队合作的方式梳理了小学数学的知识体系,组织数学影评活动,数学学科教师必读《数学思想方法》,选读《数学历史典故》等书籍。数学组还聘请了常州高级中学的三位数学教师到我们学校开设“数学发展史”这门课程。每周的教研活动中,有关负责人都会给老师出一些对数学思维要求比较高的数学题,让老师尝试解决,并鼓励方法多样化。做完后,让老师们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并进行优化选择,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另外,学校还鼓励老师自主选题、出题,每周评选最佳题目,对发现或发明这些题目的教师加以表扬。
语文组组织了如《和你在一起》的影评活动,语文学科教师必读《论语》,选读《孟子》、《大学》等书籍。语文组还开设了“百家讲坛”,请大学教授来引读《论语》、《孟子》。同时,语文组老师还组织阅读《字源追踪》,研究汉字文化。美术组老师有了自己的画室,又开始勤奋练习。2007年6月1日,局小美术教师在常州市少年宫成功举办了师生书画展。音乐老师则享有了听演唱会的特权,学校为他们提供赴上海等地提高音乐素养的各种经费保障……
再如以往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提高,各教研组也实现了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的研训一体化设计。摒弃了简单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割裂的培训方式,尝试了“理论学习、实践研究、专题反思”的多样化整合设计。如数学组开辟了导读引领式的理论学习方式,由骨干教师承担导读任务,导读者在提前学习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结合实践谈学习的体会及实践设想。安排在单周二学习沙龙时间。结合案例的互动专题研读。在各备课组每周的集体备课学习时间落实,通过网络交流学习体会。课堂实践的理论追溯学习。安排在双周二的专题研讨时间,针对课堂教学实际与丰富的案例,放大亮点,捕捉问题,进行归因剖析,逐步清晰理论内涵。由承担当次研讨任务的备课组教师承担案例的收集,并在研讨前期主动学习与思考。
(四)建设多元平台,放大党员教师创造成就
①改革教师大会
学校把教师大会的主动权还给教师,让教师大会成为促进教师发展的舞台。我们对教师大会做了重新梳理和具体规划,并对教师大会进行了创新,推出了“专题讲座”、 “读书交流”、“小课题汇报”、“经验交流会”、“外出感受交流”……一系列新颖的版块,在这些版块中,党员教师积极参与会议的组织、协调,在教师大会中获得成长。
②拓展网络平台
随着校园网的改版升级,网络资源得到了有效开发。学校在校园网建立了“在线研训”、“焦点透视”、“新基础教育专栏”等频道。“在线研训”栏目中有“校长阅读推荐”、“理论前沿”、“新书导读”,还有教师外出学习后的学习心得以及报告概要。党员教师的学习有了更便捷、更开放、更自由的学习时空。为信息互换、理念引领、导读视窗、思想碰撞提供了有效平台。
(五)深化评价改革,引领党员教师成长需要
在发展党员教师的过程中,制度创新和评价跟进,是党员教师健康发展的有效保证。随着学校发展的需要和党员教师发展的需要,学校首先设立了教育教学成果奖。通过“专题研究奖”等奖励项目的设立,有目的地引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结合自身教育特点,咬准一点,持之以恒地努力,争做研究性教师或特色教师。
另外,学校进行了“校本培训菜单制”的尝试,并通过了“校本培训学分制考核办法”,为每一位党员教师提供了个性化发展的培训选择和实践成果展示选择。学校还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党员教师推出了的不同评价方式和帮助措施,让许多教师享受了探索的快乐。
“现在不仅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还知道可以怎样去做,更明白自己有了多大的舞台。”——一名党员教师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