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教师考核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考核方式必然产生不同的教师文化。鉴于学校术科组教师群体的现状,本着“夯实基础,发展个性,鼓励开拓,多劳多得”的原则,本组拟定这样的考核方案。
二、考核内容
(一)月度常规考核
1.严格遵守候课制度,无特殊情况,预备铃声响后,教师应在任课教室维持纪律,保证上足四十分钟。
2.课前能独立认真备课,不能无教案上课,提倡有一定的超前量。教案设计中有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能力水平的学习活动。
3.按时、认真参加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并能在集体备课期间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每月至少有一次主题发言,并有相应发言纪录。
4.积极构建和谐课堂,教学组织科学,学生活动有序,教学效果良好,师生关系良好。
5.积极探索、创造适合本学科的学生学业评价方式,科学、合理的对学生的学业水平做出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6.按要求开展好学生俱乐部活动。
(二)学期奖考核
1.学期奖分为两个部分——“基础奖”和“特色奖”。
2.“基础奖”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月奖考核情况综合
②能完成学校管理部门布置的各项任务。
3.“特色奖”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勤劳奖——能经常性的保质保量完成学校各部门(包括本教研组)的各项突击任务,但并没有享受项目奖奖励的教师可享受此项奖项。
②智慧奖——能积极参加新基础教育研究和其他的教科研工作,并能按教科室的课题管理要求提供相应的过程性资料和成果性资料的教室可享受此项奖项。
③创新奖——能积极策划和组织学科类活动,活动资料齐全,学生反响或社会反响较好,或能积极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在校本化实施国家级课程方面有探索、有成果的教师可享受此项奖项。
④开拓奖——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能力结构、兴趣偏向,确定个人教育教学主攻方向,并向教导处提出初步设想,然后能扎扎实实开展研究和探索工作,在全校或综合部层面上举行过个人专题汇报的教师可享受此项奖项。
三、考核方法
(一)月奖考核
月奖考核内容的设置主要参考“基本要约管理”的方式,选择的考核内容为一名局前街小学教师的最基本的合格标准,因此并不完整。主要的意图是夯实术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基础性平台,为教师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1. 教研组长落实各项考核评定,给每位教师作出相应的考核评价,并报教导处备案。
2.月奖实行“下不保底,上有封顶”的做法。凡是能履行好以上六条要求,则月奖考核为“合格”,拿本月月奖的全额。
3.考核月度内曾出现违规现象,但沟通后能及时改正,并有明显改观的,本月奖全额发放,但应作相应记录,并累计到学期奖考核。
4.教育、沟通无效,凡是有一项违反,则相应扣除月奖的50%,并做好相应记录,视情况轻重给予“教学事故”记录一次。凡是违反两项或两项以上的则全额扣除当月奖金,并做好相应记录,视情况轻重给予“教学事故”记录一次。
(二)学期奖考核
学期奖的奖项设置主要考虑教师各项工作的周期性和连续性,“下不保底,上不封顶”,充分体现“夯实基础,发展个性,鼓励开拓,多劳多得”的原则,以“特色奖”作为衡量一位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速度和质量的标杆,以进一步激励“愿意干工作,干得好工作”的教师。
1. 基础奖的评定为月度考核的延续和总结。
①凡是每月度考核均为“合格”的教师,则全额拿取。
②月度考核出现一次“不合格”则扣除“基础奖”总金额的20%,月度考核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的“不合格”,则全额扣除“基础奖”。
③凡记录有一次教学责任事故,则全额扣除“基础奖”。
④月度考核记录证明平时常规执行得特别突出,则相应上浮20%的额度。
2.“特色奖”各奖项可兼得,以体现“劳有所得,多劳多得”。
①每学期结束前,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一次“教师个性化成长”经验、成果交流会,以交流一学期中个人的有益探索和尝试。
②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组内的自评和互评,并拿出组内的学期奖考核意见。
③将学期奖“特色奖”的考核意见,连同过程性资料和成果性资料一并上交教导处进行审核(同时将有关电子文本上传至校园网的有关栏目中)。
④审核通过,拿取相应的“特色奖”奖励基金。
⑤每位“特色奖”获奖教师都能根据学校工作的统一部署,接受学校的工作安排,做好相应的经验交流或专题交流。
注:
1. “特色奖”考核和每月进行的“成果奖”考核为两单列的考核体系。
2. “特色奖”考核和学校工作推进中临时组织的“项目组”的相关奖项不相包容。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术科教师月度常规考核记录表
姓名: 200 年 月
考 核 内 容 |
考核结果 |
备注 |
1.严格遵守候课制度,无特殊情况,预备铃声响后,教师应在任课教室维持纪律,保证上足四十分钟。 |
|
(主要记录考核过程中出现的需要特别申明的内容。) |
2.课前能独立认真备课,不能无教案上课,提倡有一定的超前量。教案设计中有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能力水平的学习活动。 |
| |
3.按时、认真参加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并能在集体备课期间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每月至少有一次主题发言,并有相应发言纪录。 |
| |
4.积极构建和谐课堂,教学组织科学,学生活动有序,教学效果良好,师生关系良好。 |
| |
5.积极探索、创造适合本学科的学生学业评价方式,科学、合理地对学生的学业水平做出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
| |
6.按要求开展好学生俱乐部活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