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十八大会议精神的学习,作为教育人,我最关心的还是和教育有关的内容。“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对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
报告提出了我国教育的六项任务:一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进一步明确强调了教育在国家战略中优先发展的地位。二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三是坚持改革创新。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四是坚持协调发展。要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五是坚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六是坚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努力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报告提出的六项任务都是比较宏观的,作为一线教师,我就六项任务中的第五条谈自己一点粗浅的认识。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宏观的教育公平一线教师无法去实现,但是微观的,课堂教学中的公平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何谓公平?《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 商务印书馆)对“公平”一词解为: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那么,班集体中,学生有大有小,有男有女,有强有弱 ,有美有丑-----是不是老师毫无例外给每一位学生“一片面包”就是教育公平了呢?显然不是,这样做,虽然“不偏袒哪一方面”,可是,并没有做到“处理事情合情合理”,因为差异的存在,有的“一块面包”吃不了,有的“一块面包”吃不饱。这种做法充其量可称为平等。〈现代汉语词典〉对“平等”的注解是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享有相等待遇。细细想来,不难发现,这种“人人一块同样面包”的平等之于课堂教学是有害无益的。诚如黄全愈在〈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所说:“人的差异的存在使得任何平等都变为不平等,就像单数加上双数永远是单数一样”。
审视当今学校教育,一刀切的课程要求和教学计划,齐头并进的教学进度和考试评价,使教师在对学生个别差异的漠视或无奈中产生了众多的不公平现象。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班级学生学习机会差异悬殊的现象,教学时间对全班学生而言表面上是一致的,可实际上部分学生课堂实用时间少,他们在学习机会和质量上有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如何增加每一位学生在每一堂课上学习实用时间,实施教育公平,都是当今教学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如果能确立与教育公平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理念,自觉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课堂教学这一微观层面探讨教育公平问题,意义将十分深远,甚至会影响到宏观上对教育不公平问题的解决。诚如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李立国所说:“只有能够体现并促进每个人的自然才智等方面的差别教育,才是公平教育,我们既要反对公平原则抽象化、绝对化,也要反对以人的差别为借口否定公平的存在”
关注每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生命,教育公平从我做起,从我的课堂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