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局小教育集团中山校区 徐亮
中国的发展进步,离不开积极向上的思想动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凝聚13亿人的奋进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涵盖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涉及领域广,思想性、理论性、系统性强,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这些重要讲话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们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并贯彻于始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每个共产党员都肩负着对人民的责任:“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是祖国最有利的支柱,也是教育最终的目标,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教育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份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发言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社会思想就有了主心骨;传播正能量,社会发展就有了动力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来,无论是党和人民奋斗历程的宣传教育,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重大成就和进步的宣传教育,或者是先进人物先进典型的宣传教育,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夯实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为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精神力量。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一方面,教师要弘扬主旋律,改革创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深刻把握讲话贯穿的真挚为民情怀,站稳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根本立场,切实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在教育领域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深刻把握讲话贯穿的历史担当意识,增强忧患意识、使命意识、进取意识,始终把责任扛在肩上,努力创造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新业绩。对教师而言,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以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顺应学生的禀赋,提升学生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另一方面,教师要传播正能量,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华民族是重视德育和志趣高尚的民族。“立德”为我国古代所谓“三不朽”之一,《左传》载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意思是,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立德有德、实现道德理想,其次是事业追求、建功立业,再次是有知识有思想、著书立说。这三者是人生不朽的表现。把“立德”摆在第一位,是因为万事从做人开始。“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中的这段话说明我们的先贤已充分认识到培养人才是长远之计。“立德树人”也几乎是我国历代教育共同遵循的理念。“德为才之帅。”德是做人的根本,是一个人成长的根基。当今我国正处于开放的国际环境与多元文化的背景之中,而青少年学生又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刻,德育为先更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只有首先做到了“立德树人”,才能“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同时,无论是弘扬主旋律,还是传播正能量,都要理论结合实际,到实践中去。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教师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出贡献。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把学习讲话精神同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中国梦教育、“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节粮、节水、节电”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立德树人工作常态化。
国家振兴,教育为本。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立德树人任重而道远。只有当我们的教育梦实现的时候,我们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最终实现。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托起每位学生的成才梦想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