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都不能少
——学习习总系列讲话后的点滴体会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刘花
多年前,当我还是一名学生时,就观看了张艺谋执导的《一个都不能少》。影片真实反映了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孩子上不起学,学校师资异常薄弱。但是,影片中那个实在不能称作老师的农村姑娘魏敏芝的一句质朴的话,依然让我深受感动——不行,一个都不能少,他必须跟我回去。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显现出魏老师对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份莫大的责任。
十八大召开期间,习总再次把教育均衡,促进教育公平提上议事日程。他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中国有2.6亿名在校学生和1500万名教师,发展教育任务繁重。”如今,我已经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多年前对魏敏芝老师的赞赏,如今必须要化为一种行动的力量。
虽然现在不是在农村担任教师,孩子上不起学的情况不会发生,但是从这些生在城市,长在城市,自小生活优越的独生子女,或者受到过分保护,失去了自己独立面对困难或机会的勇气,或者不能吃一点亏,凡事都想要自己沾边。面对这一情况,身为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始终要有尽可能实现公平教育的责任心,让每个孩子都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受到锻炼和成长的机会,以此让孩子为自己的生命奠基。为此,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我尤其关注。
心中有杆秤,让每个孩子都有做梦的权利
说实话,到了高年级,每个孩子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心愿,他们想要在班级中寻找到更多的平台展现自己的才华,获得别人的认可。的确,班级舞台,学校舞台绝不能仅仅属于而个别人的。作为老师,我们需要尽情去呵护这份心愿。孩子们升入六年级后,我建立“小班主任”机制,孩子们以学号轮流,一人担任一天小班主任,事无巨细,从管理早读到主持夕会,从统计作业上交到监督到作业订正……应该说一学期下来,孩子们在自己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工作极其认真。在这一日体验的过程中,孩子们对于“班主任”这个之前令他们比较敬畏的职位有了更多的认识。
因为有了这个平台,有了展示的机会,孩子们有了更多赏识别人,欣赏自己的机会,因此面对接下来的挑战和机会,也更荣誉去坦然接受。当然,班级里一些原本能力较强的孩子,也变得更加大度,不再仅仅把注意力关注在自己身上,愿意给更多的人更多的机会。
行动有督促,让每个孩子都有追梦的义务
现在的孩子条件优越,很少能吃得了苦。他们往往有做梦的心情,却很少有执着追梦的勇气。为此,开学伊始,我就让孩子们自己制作积分卡,从学习、美德等多方面进行自我评价,以此建立自我督促的机制。
促进教育公平,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必须着眼于自己的工作岗位,将公平、均衡化为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份真实的心动,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