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报告,最让我有深刻体会的还是“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中教育方面的改革创新。其实每个人的身份都应是双重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育问题也是人民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一个国家乃至民族的兴盛都离不开教育。
报告中说:“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对自己要有严格的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成为一名真正受过教育的人。何谓“受过教育的人”?肖川教授给我们做了回答,他说:
一个受过教育的人,或许他(她)没有英俊的外表或姣美的容颜,但是他(她)自然朴实,乐观自信,不卑不亢,能够平等地与所有人交往;或许他(她)并不高大,却有人格的挺拔与伟岸,有坚定的意志、强烈的责任感和不屈不挠的品格;或许他(她)没有机会去干大事,他(她)却能够以饱满的热情和潜心的投入去做小事;或许他(她) 既没有显赫的身世,也没有超人的才智,或许他(她)并不耀眼,并不引人注目,但他(她)悦纳自我、友爱他人,易于领导与合作,而难以奴役和盘剥……
受过教育的人,是这样一个人:他(她)严正而又宽容,深邃而又单纯;执着而又潇洒,真诚而又练达;他(她)勤勉而又从容,刚毅而又柔情;豪放而又儒雅,平实而又不断地追求人生更高的生命境界。
一个受过教育的人,是具有某种品质的人,而不是指“上过学”的人,不是指获得了某种学位的人,具有某种学历和文凭的人。
受过教育的人,应该是具有民主的性格的人――乐于分享,善于沟通,勤于反思,服膺真理,勇于承担,敢于创新的人;一个有胆、有识、有情、有义、有趣的人。
受过教育的人,并不就是一个完人,一个“高大全”的人,但是他(她)一定善于学习,勤于自我反思,有开放的胸襟和怀抱,不断地追求生命更高的境界;
他(她)也许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或弱点,有这样那样的软肋和局限,但是他(她)能正视自我,不文过饰非;他(她)能够从善如流,并不断地开拓生活和自由。
我无数次想起那句话:“没有任何一国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民是贫穷的,也没有任何一国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民是不贫穷的,在民智开启的地方,经济发展自然水到渠成……”。
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个(或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也许我们始终只能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徘徊,让更多的人成为受过教育的人,应该成为我们全社会努力追求的一个目标。“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
命运的改变就不仅仅是那些作为弱势群体的人们个人的事情,改变的将是整个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改变的将是我们所有的人的生活品质。
我们更有理由相信,用良好教育成就的未来一定是光明的、温暖的、我们梦寐以求的阳光普照开满鲜花的未来。
通过学习,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要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本职工作和教学实际,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首先,作为班主任,我要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他们,爱护他们,相信他们。因为自己本身比较喜欢看动漫,看绘本、漫画,收集稀奇的小玩意,对曹文轩、杨红樱、沈石溪等儿童作家的作品也比较了解,所以与孩子们沟通比较容易。在教育方面,我打算通过教孩子阅读各种有爱的绘本故事,以及班队活动引导他们成为有爱心的人;通过常规评比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都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个人的品质、行为举止会对学生起到耳濡目染的熏陶和感染的作用。对于我来说,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更要有良好的人格和品行,所以要坚持把师德放在首位,提高自身的修养。
其次,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好业务知识,专业知识,打好扎实的根基是教师的必修课。陶行知先生说得好:“要想学生学的好,必须先生先好学。”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在培训和自修中,我将不断拓宽专业视野,夯实学科专业基础。不断汲取先进的经验,多听课多交流多参与培训,不断发展自己的教育教学业务素质,不断提高自己。为加强自己的教学水平,坚持每天至少听师傅一节课,做好听课笔记,并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各类教研活动,取长补短。
也许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很多人一起就能发挥出我们团队的力量,新学年,希望自己能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