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校务公开>>工作总结>>部门工作总结>>文章内容
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学科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05-03-18   点击:   来源:   录入者:周志华  

一学期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

教师被誉为春蚕、红烛,可我们知道我们并不神圣,也不伟大,我们只是一群平凡的人,但是,我们渴望做一个孩子们眼里的好老师。于是,我们脚踏实地,不断努力,只为了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更好地适合去做孩子们的老师。同时我们希望,我们生活工作的环境是愉悦的、温馨的。我们要愉快地工作。

于是,我们简单地把“建立其乐融融、团结协作的团队”和“提升自我素养”定为我们追求的目标和工作的重点。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初见成效。

一、常规工作不放松

要使学校的教学工作处于有序的良性运行状态,教学常规管理必须放在第一位。

1、加强对备课以及集体备课的考核。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对教师明确提出了备课要求,提倡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共同重点、难点、教法学法,统一教学目标,统一作业,统一测试内容,以达到资源共享,团结协作的目的。

2、加强课堂教学常规考核。上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心,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基本元素。本学期加强了对教师课堂教学的研究和考核,明确提出了上课的常规要求,并以听随堂课的形式加强考核。

3、加强了对作业设计及布置研究。期中阶段,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设计练习设计的具体要求,增强练习的选择性、操作性和生活性。

4、加强了对学困生的帮助。学期初,建立了学困生档案,明确提出了帮助策略。通过一学期的努力,明显减少了待合格的人数。

5、考查、考试有序进行。

本学期建立了学校基础达标体系;建立了数学学科各年级的考核重点;并安计划有序地进行了期中调研、期末测试、基础达标测试、单项小型竞赛等项目。有效、有步骤地落实教学常规。

二、研究重在行动  行动重在实效

专家们经常提到,我们老师的研究,“研究”与“问题”两张皮、“研究”与“课堂实际”两张皮。我们曾经试图改变,学期初,安排备课组进行反思,课堂中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哪些问题急需得到解决,老师们在反思中发现了许多问题,并且选择了研究的问题,两周一次安排活动。可是,繁重的日常事务让我们无暇顾及,再加上问题相对分散,对别的小组的问题不胜了解,活动了,成效不大,于是,问题仍是问题。在广泛地听取了老师们的建议议后,我们精减活动次数,把研究的主动权交给备课组,推出了让“问题”与“实践”牵手的系列活动,活动只有三次,但是一次比一次深入、一次比一次成功。

为了引领,六年级组首次承担了任务,他们的介绍从问题的由来、论题的选择、理论的引证到实际的思考,从思考到计划,从计划到落实,从落实到反思,从反思到实践,向老师们展示了完整的研究过程,讲述了他们的研究故事,交流了他们的体会与思考。林玲老师执教了《百分数的意义》紧密结合“问题”从摒弃所谓的“假体验”入手,让学生真实地经历了知识的构建过程,师生都全身心地投入了学习活动,学生兴趣盎然。

从他们的展示中明白了,课题研究并不难,原来我们可以这样研究。

在反思了六年级组研究的不足以后,二年级组紧紧更上,在平时的课堂中围绕课题,学习、反思,他们的课题汇报站得高。尤其是对现状的反思,有其独特的见解,其他组的老师受益匪浅。

四年级备课组的老师研究更有实践价值,他们从反思入手,课堂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是“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有了“问题”,研究便有了的“抓手”。四年级的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思考,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展示活动中,顾雄老师声情并茂,《年月日》这节课受到了全体数学老师的一致好评。课堂中,顾老师围绕课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打破了以往“小步走”的格局,大胆地尝试,为学生活动搭建平台,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投入。
   
吴小薇老师用平实的语言,介绍了课题的建立、问题的归因分析;叙述了他们对课题的认识与理解、构建研究的内容和策略;结合平时的课堂实际,重点阐述了他们课题研究的历程、他们的收获,他们的困惑。通过研究,四年级老师构建了一系列“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有效策略。

活动中,承担任务的备课组老师研究能力均得到了提高,其他老师也学到了,原来我们可以这样研究。于是,对问题的研究不再流于形式,备课组教师的群体智慧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活动后的反思更为以后的教学研究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与启示。

在全面反思新课程得失的今天,没有内功,仅有嘴巴上的夸夸其谈,已是万万不能。如何使我们的青年教师具有深厚的底蕴,学习至关重要,从新课程标准出台以来,我们就一直在组织老师学习,可是,当教研室的专家询问我们基本理念中的关键词时,却答不上其中所含的深意,看样子,象背八股文似的学习是没有价值的。于是,我们推出了学习“教学内容体系及教学建议”参与式的学习培训方式。旨在通过全员参与式的培训活动,使全体数学教师进一步明确各部分教学内容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要求,提高对青年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的能力,思考知识背后蕴含的思想和方法与教育价值,提高数学素养。
   
参与式培训是系列活动,首次承担任务的是教龄不到两年的顾雄老师和王小霞老师。两位老师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列举了很多生动的实例:顾雄老师深刻地阐述着自己对“数感”的理解;王小霞老师详尽地介绍了从“几何”到“空间与图形”,《新课程标准》加强和削弱了哪些内容。两位青年教师的精心准备,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数学教师,老师们深受启发,对培养学生的“数感”,“空间与图形”的教育价值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青年教师是研究的主力军,是学校教科研的核心力量,他们自找压力,成立了青年教师互动研究小组。经常集中讨论,研究,公开教学。在学期初的市级参赛课的研讨中,群策群力。在学期末的复习中,勇挑重任,面对困难,向最难上的复习课挑战,为提高复习质量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他们不断地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把仍在困惑着的许多问题,提高认识。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研究,改变了老师们工作方式,新课程的理念不再是口号,正逐步转化为老师们的行为。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我们的教科研活动更上了一个台阶。

三、硕果累累迎新年

努力了,提高了素养,更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在过去的一年中,数学教研组获常州市优秀教研组的荣誉称号。

潘小福老师被评为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周志华老师获常州市学科到头人荣誉称号;傅海燕老师获常州市骨干教师称号,张春洁、王莉、袁平平获常州市教学能手称号,张丽东获常州市教坛新秀荣誉称号。

张春洁、童淑千老师获常州市课堂教学比赛一、二等奖。

数学兴趣小组在“小数报竞赛”“华杯赛”中屡创辉煌,有  人次获奖,特别是陈晨同学,在全常州市包括初一在内的只有2名选手出线的情况下,力克劲敌,闯入决赛,取得铜奖。

六年级备课组的课题《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通过了两年半时间的不懈努力,在课题结题评比中,获得三等奖。

一年中,有31篇论文发表获奖,研究课30节。

成绩属于过去,当我们盘点2004,依然发现有许多的不足。人无完人,我们的每一位成员都会齐心协力,朝着我们的目标前进。

四、下学期的工作思路

1、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导向,促进数学组教师的进一步团结协作。

2、继承上学期好的研究方式,从实践到问题,从问题到实践,从计划到反思,从反思到计划。继续开展让“问题”与“实践”牵手的系列活动,继续采用参与式的培训方式,推广互动组的研究成果。

3、在稳步提高的基础上,开拓研究的新领域。以一个练习或一个小单元为单位,从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等多个层面展开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而真正使老师有所得,并能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实际。

4、构建资源共享的管理及资源软件体系,逐步逐年减轻教师负担。首先,带领老师自制学具,并建立学具管理办法,使得教师制作的教具学具不遗失,充分发挥它的效益。

5、初步构建数学学科电子文档共享资料库,为数学老师的学习发展服务。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教育集团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