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校本研究,是推进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平台。教师通过对有效教学的追求与探索,逐步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发展。校本研究架起了教育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本学期,学校教育研究将进一步树立“服务意识”、“品牌意识”、“前沿意识”、“求实意识”,在针对性、实效性上有所突破。
二、主要工作
(一)“雅俗互动”,有效推进课题研究
1、核心课题引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1)扎实推进《“感激教育”的研究》
①举行“我心中的感激教育”主题研讨活动和“我教育教学中的感激故事”、“我生活中的感激故事”征文活动。
②探讨“感激教育”内容序列和实施策略。
③进行学科课程实施“感激教育”策略的研究。
(2)大胆探索《理解教学模式的研究》
①成立“中心组”为核心的课题组。
②以中心组为核心,教研组长主动思考、主动学习、主动实践、主动突破、主动总结。
③分别组织语文、数学组校级层面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
④课题组成员每学期提供一份教学案例、主题反思、专题总结。
2、落实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的主题研究
备课组是学校基本的学术研究集体。教研组是备课组的上一级研究组织。对备课组的研究和教研组的研究进一步实行学习型团队的建设。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进一步实现角色重建,主动发现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确定阶段性研究主题,并主动组织起研究活动,及时进行反思总结和调整。教科室实行调研制,对各教研组、备课组的主题研究进行随机调研。
(二)完善多层研讨平台,促进每一层面教师的发展
1、进一步帮助教师修订三年成长计划,并完成2005年度成长计划。在明确教师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努力为每一位教师实现自身发展提供差异性帮助。本学期重点为青年教师参加市“教学能手”、“教坛新秀”评选以及部分参加职称评审的教师提供支持性帮助。
2、有效组织校级层面的推广交流,促进学科研究均衡发展。本学期就教研组、备课组、个人研究分别组织一次校级交流。
3、围绕“理解教学研究”组织一次校级交流。
4、举行局小中老年教师教育教学专题研讨活动。
5、继续实化“名教师培养导师制”活动,组织一次主体研讨活动,探索学校名教师培养策略的研究。
6、正常开展学科发展中心研究活动,启动校级“名师工作室”。
7、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建构本学期校本培训内容系列,尝试菜单式培训。
8、组织好论文参赛和论文发表工作,帮助教师在论文写作中获得理论提升。
9、做好《精品课资源库建设》的组织工作。
10、组织好理论书籍和经典时文的推荐和导读工作。
11、建设好校园网“教育科研”频道,启动“在线研训”,进一步组织好“焦点透视”的谈论活动。
(三)倡导学校主流文化,注重教师精神引领
1、尝试办两期《局小教育》,让局小的文化和精神通过具体的载体延伸扩展。
2、定期组织中心组的研讨沙龙。在课题研讨的基础上,开展4次读书沙龙活动,两次主题论坛活动。
3、落实备课组、教研组的文化建设。教研组、备课组要有学习的规划意识,充分利用研讨室和图书馆,一个学期定一本书,组内分工讲解导读。共同读一些文章,读读聊聊、共同提高理论素养。
4、进一步倡导办公室的“主题聊天”文化,在核心人物的引领下,针对教育实践中的事件和问题,展开开放式的交流。
5、进行教师教育科研评价改革,尝试“学分制”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