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充实而又忙碌的2004年,我们语文教研组在李校长、丁主任的领导下,在张老师、林老师的引领下,在六位备课组长和其他语文老师的共同努力下,积极营造教研的氛围,倡导教研的精神,搭建师生成长的舞台,无论是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还是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为创建品牌学校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语文教研组积极加强师德教风建设,在完成每项任务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教师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参与教研活动的热情日益增长;喻一珉和王英承担的市青年教师专项课题顺利结题,并受到专家组的肯定;在省特级教师论坛活动、蒋纯教育教学思想研讨会上,由丁玉平、尤明华、顾建农老师上的观摩课,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努力建设语文学科发展中心,三至六年级单册的《阅读与写作训练》已正式出版;专题研究活动在专家引领下,呈现互动、开放的发展态势,其中获得广泛社会效应的“爱心献莫高窟”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一个显著成果;成功举行校青年教师的阅读教学比赛,许嫣娜不负众望,在全市教学比赛中勇夺桂冠;语文教师逐渐树立“教学即研究”的思想,撰写的教学案例、教学论文获奖人数广,获奖档次高,学生在各级各类作文比赛中获得佳绩;教师认真教学,认真命题,期末考试获得大丰收,值得一提的是六年级的老师精诚合作,克服时间短、压力重的困难,在全市质量调研中以优秀的成绩彰显了局小语文教学特色,极大地鼓舞了教师的士气。
面对成绩,我们在激动中有自豪;寻找差距,我们在比较中有思考;展望新学期的语文教研工作,我们将秉承局小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增强开拓创新的勇气,不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争取语文教研工作登上新台阶。
一、工作思路:
当课程改革进入实质性研究阶段时,教研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便日益突显出来。我们将以推进课程改革为核心,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为导向,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以课堂课堂为基地,以专题研究为抓手,以教学常规为规范,努力探索一条“科学、有效、低负、高质”的语文教学新路。
二、主要工作:
(一) 继续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不断转变教学观念。
1、对照课程标准及年段目标认真学习有关书籍,深入钻研教材,与文本对话;认真听取讲座,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与智者对话;不断提高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论水平。
2、筹备成立“名教师工作室”,搭建学习的平台,通过举办专题学术沙龙,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探讨自身素质提高的途径,激发和满足教师的发展需求,让学习成为教师的内在需求。
3、每位教师要牢固树立“教学即研究”的理念,自觉主动地学会反思,切实有效地实施个人的三年发展规划,及时撰写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积极参加省市有关部门举办的“教海探航”征文活动,争创佳绩。
4、加强语文教学的网页建设,努力使教学频道成为展示语文教学成果、交流、互补、分享的平台,成为校内外关心语文教学的人员了解局小语文教学的窗口,发挥每一位语文教师的作用,科学、有效地做好各项工作。
(二) 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们要依靠平时扎扎实实的日常课堂教学,开展识字、写字、阅读、作文、综合性学习等五个方面的研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开学初将集中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地在二年级进行写字教学的研究,既要培养学生写字的兴趣,又要因材施教,大面积地提高写字质量,迎接三月份全市整班写字比赛,并且撰写研究报告,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同时,还将重点研究语文课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策略,提升语文教学水平。
2、根据市教研室的精神,我们将加强作文教学的研究,低年级认真进行说话听话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中年级要注重激发写作兴趣,重视句式、片断的积累与运用;高年级要重视读与写的结合训练,重视作文与学生生活及社会生活的联系,重视想象作文的研究,加强作文教学的开放性,实效性,实用性。
3、积极为学生搭建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舞台:与图书馆一起开展“相约好书,牵手美文”的活动,举行全校作文竞赛,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六 一”作文竞赛。同时组织教师做好《新文笔》的投稿工作,继续提高稿件录用率。
4、加强教学常规的管理,探索理解教学模式,强化质量意识。本学期要继续做好基础达标和单项竞赛工作,进一步完善基础达标体系,在原有的基础上研究小型竞赛的趣味性和针对性,体现竞赛的学科特点,通过竞赛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关注语文检测质量,配合毕业班老师做好有关工作。
5、进一步发挥“语文学科发展中心”的作用,利用学科发展中心“松散的民间组织”的特点,借助校园网络平台,经营好学校语文教师的“精神后花园”。鼓励有兴趣的教师积极参与“龙城书院”与“龙城名人”校本课程开发,形成“书院书香”的课程系列。
(三) 重视课题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
成为智慧型教师是我们每位教师的目标。我们将通过“专题研究”的方式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以获得教学行为的改进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1、提高备课质量,研究做到“四定”。有效的集体备课活动,是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途径。各组双周一下午的备课活动仍然要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主讲人、定专题,采用“个人钻研备课——一人主讲,集体讨论——深化吸收,形成共识”的操作程序,使集体备课做到有计划、 有准备、有实效,把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精神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去。
2、实施同伴互助,提高研究水平。围绕市小语会新一轮课题“语文教学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开展研究,全面、准确、深入地理解和实践语文教学的“倡简、务本、求实、有度”,各组通力合作,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提出个人或备课组的研究专题。认真上好日常教学课和专题研究课,打造研究型的教师团队。
3、继续邀请专家来校,给教师传经送宝。每逢单周一下午,仍将邀请林纪华、张七中老师到校深入教研组、课堂进行指导。通过说课——听课——评课的研究方式及时与教师进行讨论、反馈,评析课堂教学的成功与不足,共同商讨教改方向和教改措施,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的智慧。教师要按时参加活动,参与讨论,提高专题研究的效益。
4、课题研究过程不流于程式化和简单化,要重视实践行为的改进,认真进行课题小结。每次专题研究活动要有说课稿、公开课记录表、教学反思、评价意见等四份材料,由教研组长统一汇总。
(四) 加强培训,为课程改革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的业务水平。培养骨干教师队伍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计。
1、继续举行“局小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35岁以下的教师要踊跃参加,积极备战,展示教学研究成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主动参与或承担各级语文学科培训活动,珍惜机会,敢为人先;积极参加省会课活动,以加强交流,促进语文教学的研究和改革。努力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展示学校语文教学的特色与发展前景。
3、教师要及时总结培训后的点滴收获,外出培训后及时将学习体会通过多种形式向教师传达,将先进的教改动态及时反馈给教师,拓宽教师的视野,充实教师教改方面的知识,坚定教师进行教改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