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
邓方红
学校实施《三年发展规划》以来,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一个字“变”, 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外显的还是内在,都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校领导们更忙碌了,更可亲了; 办公室更温暖了,洋溢着浓浓的家的氛围;每一位老师也悄然发生了变化,行走方式变了,闲聊的话题变了;学生们也变得更文明,更守秩序了……
在学校发展的洪流推动下,我也在变化着。工作了十几年,我的个性决定了我的发展,我不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人,总想着,只要不落在别人后面就行,所以,一直以来,我只是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把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作为工作的中心,考虑多的是现在,对于将来是顺其自然,因而自己的长进不是很大。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我确立了自己的奋斗目标。三年来我更深地懂得了“定目标就一定有收获”这句话的真谛。目标就像一个筛子,它可以筛选出哪些是要做的事情,过滤掉无关的事情。目标就像风向标一样,它能够使你的航向笔直向前,并唤起你最大的潜能,逐步推动你实现自我价值。
三年来,我慢慢地在成长,我越来越爱学习了,以前看了就头疼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现在已开始与它们亲密接触了。办公室桌上、家中床头柜上时常可以见到它们的踪影:《给教师的建议》《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教师如何做研究》……现在觉得时间的宝贵,节假日里也不舍得浪费,宁可捧一本书享受阅读的快乐。学习学习再学习,越学习越感觉自己的肤浅,我觉来越觉得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三年来,我觉得自己最大的长进就是渐渐学会了反思。说来惭愧,工作了十几年,平时疏于思考,不太愿动笔总结。新课程关注不同层次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倡让教师自觉的反思。听了讲座,学习了同事的反思故事之后,我也慢慢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经常思考自己的得失,我在反思中努力形成新的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和教材观,逐渐地和学生一起成长。
渐渐地,我还变得大胆了,敢于挑战自我了。十多年来的沉默让我习惯了默默无闻,而今,经常用要在大庭广众之下露脸,要上公开课,要在大会上发言,虽然我经受了裂变的痛苦,但终于挺下来了,这对于有些内向封闭的我是巨大的挑战,我相信我会越来越坚强。
工作中,我想得最多的就是学生。我所关注的中心就是如何让学生乐学,好学,会学。我做得最多的,就是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喜欢我,喜爱语文,让学生和我共同沉浸在每一节美妙的课堂中,让后进生鼓起信心和勇气。每当看到他们的点滴进步,我都觉得无比的欣慰。现在,我觉得自己已不再单纯地来看待一件事和一个问题。无论什么事情,我都习惯先从孩子的角度来考虑一下,听听他们的心里话。对于特别淘气顽皮的学生,我不再是一味地压制,而是学会站在儿童的立场看问题,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等待。
班级工作中我还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在树立目标后督促他们围绕目标进行持之以恒的努力。我常对学生说:天上是不可能掉下馅饼的,唯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会有所收获。我在开学初就引导学生制定自己一学期的目标,每个月初引导学生制定一个月的目标,围绕大目标,再指导他们确立每一个星期的目标,帮助学生认清努力的方向。而后,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根据制定的目标去努力。有了目标,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显得干劲十足。从学习任务的完成到参加各种竞赛,从上课举手发言到按时完成作业,从认真做值日工作到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各项竞赛中得奖的同学多了,学习努力的同学多了,关心他人的同学也多了……现在我觉得班里的学生越发可爱了,也懂事了。
在这三年漫长而有短暂的日子里,我执着地,脚踏实地地向着目标迈进。《三年发展规划》里一个个具体、细小的目标就像是通向顶峰的一个个台阶,既为我指明了方向,也不断地提醒我、鞭笞着我,让我始终都能以一种正确的、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自己,以平和、乐观的态度对待成功与失败。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三年发展规划》《新三年发展规划》将不断与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