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青年成长团>>青年教师成长论坛>>文章内容
使巧劲,揭“文”趣——浅谈小学低段文本中的字词教学
发布时间:2016-06-05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本人从教时间尚短,在语文教学的这条路上才刚刚踩下几个新鲜的足印,但在这一路前行之中,倒也有些收获。现于此处浅浅诉之一二,还望莫见笑于大方之家。

每一门学科取名字也颇有些讲究,就拿“语文”二字来说吧,单看字面上,语文的“语”意为“自己或他人的言论”(通俗点说就是你说话时运用的语言),“文”意为“文字”、“书面言论”。“语文”二字合起来的意思就是自己和他人的言论或文字。

孩子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也是遵循着由“语”到“文”的顺序。六七岁初入小学的孩子,已然能够用较清晰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意图,对他们最大的挑战便是如何将口头吐出的言语转化为文字并落笔写下。因此小学低段的字词教学就成了老师们颇为头疼的一块心病。如此纷繁复杂的笔画,这样一转,那样一勾,这儿一提,那儿一捺,要怎样才能让孩子牢牢记住变化多端的方块字并学会如何正确使用它们呢?这呀,还得使“巧劲”才行。

首先,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汉字,有相当一部分是利用象形的方法造成的,也就是常说的“象形字”。对于这一类字,可以采取形象记忆的方式引起孩子的兴趣,帮助记忆。孩子的认知特点是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的转换过程,一二年级的幼童正处于具体认知思维阶段,结合图画、字形演变的方式将为他们打开一扇学习生字的新大门。在教学过程中,很多笔画复杂或易混淆的生字,就能利用这一方法进行教学。比如:

学习生字“象”的时候,带领孩子观看该字的字形演变,让孩子看清楚哪儿是象鼻子,哪儿是象腿,哪儿是象牙,哪儿是象的大耳朵,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仿佛在观赏着一头活生生的大象,自然兴趣盎然;在教学“家”的时候,出示图片:屋子底下一头猪,适时总结:“有吃有住就叫家”,学生个个心领神会;在学习生字“给”的时候,出示古文字,相机解释字义:用丝带扎好有盖子的礼盒送给别人叫做“给”,孩子就不再容易混淆;在教学“半”的时候画简笔画,告诉学生:在古时候把杀好的牛一分为二就可称作“一半”,学生自然而然就明白了字义......另外,比如“休”、“羽”等字,也可以通过画简笔画、出示古字的方法让孩子们一眼就能看出该字的含义,让生字学习不再简单地强调重复和死记硬背,而是融入了中华文化的底蕴,变得有声有色。更有甚者,对于像“燕”这样笔顺复杂易错的象形字,老师可以带着学生一起画简笔画,既记住字的形状,也记住字的笔顺。我们班的孩子现在就极少把“燕”的笔顺写错,因为他们牢牢记得我上课时在黑板上画的小燕子:先画燕子头,再画小身体,插上左翅和右翅,最后添上大尾巴。

那对于一些结构复杂难记、又不是象形字的汉字该如何是好呢?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而这些复杂的生字又往往是枯燥乏味的,调动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兴趣就成了掌握生字的关键。在课堂上,可以增强生字教学的活动性,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法之外,适当地给予一定的权利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空间,给有些生字编编“口诀”。当然,编口诀不是一味地信马由缰,任由孩子胡乱编造,老师要起到引领示范作用,给编出好口诀的学生以充分的鼓励和肯定,从而进行正面强化,带动越来越多的孩子投入到生字学习中去。

一开始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编出一个好口诀可能有些困难,老师可以先来做做示范,“送给”他们一些有意思的口诀,让孩子明白原来汉字是可以编出故事来的。比如我们学校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教学生字“落”的时候,就给学生送了一个很妙的口诀:“小雨点从天上掉下来,先到了大大的草坪上,又到了窄窄的小溪里,落到了各个地方。”当老师用悦耳的声音把这个口诀念出来时,孩子立刻就明白了:大大的草坪——“草字头”要大;窄窄的小溪——“三点水”要小;“三点水”旁边呀,还藏了个“各”!这样一来,不光字形结构,连笔顺也一步到位,而孩子领会了其中的奥妙,不觉枯燥,而是喜悦无比。

老师的示范一出,有些好孩子便开始了跟随与模仿。在学习另一个结构复杂的生字“满”的时候,就有学生自告奋勇要替大家编个口诀,她说道:“小河里的水太满了,装不下了,漫到了河边小小的草地上,漫得两岸到处都是!”虽说不如老师的巧妙,但孩子的思维已经被激发,“河水太满”即为大大的“三点水”;“小小的草地”就是小而窄的“草字头”;而“两岸”当然就藏着右下角的“两”字了。这样的口诀对于一年级的孩童,既具有挑战性和新鲜感,又能触发他们的想象,勾勒出一幅与汉字有关的图景,触发联想,从而更加深入理解字义。

随着“编口诀”的一步步开展,孩子会越来越喜欢这充满挑战和惊喜的语文课堂,有些易混淆的字形也可以用口诀来解决。在教学生字“琴”的时候,学生时常多加的一“点”,会让老师们非常恼火,可是其实只要稍微用点心,引导孩子自己观察字形,找出注意点并编个小口诀,他们会改正得非常之快。有一名老师在教学“琴”的时候,引导学生为生字编口诀,就得到了意外的惊喜。一个孩子答道:“王先生、王太太,今天来弹琴。”此句一出,所有的孩子不由得鼓掌,“琴”字底下可不是一个明明白白的“今”嘛!这样一来想搞混都难啦!

孩童的想象世界是很美妙的,他们也许会把“走字底”想象成一部小电动车,也许会把“宝盖头”想象成一间“宝盖屋”,只要老师巧妙引导,就能够让这些奇妙的想象为我们所用,成为掌握汉字的最有利助手。

低年段孩子还小,语素积累不充分,词语的运用也是一大困难。对于各个词性的词语,有时好不容易让学生能够接受了,又在别的细小之处出了岔子。一些老师往往就是一遍遍的重复,直到学生形成条件反射。这样的教学行为接近于“训练”,对于一张白纸的低年级学生是有一定的培养语感的作用,但是孩子在一遍遍重复中产生的抗拒和厌倦心理会在无形中阻挠教学的进一步实施。比如量词的运用,总有一些所谓的“固定搭配”,但鲜少有人愿意再深入一些,探寻一下这些“黄金搭档”面纱之下是否藏有一些规律呢。

一次偶然的机会,班里的一个女孩儿跑过来问我:“老师,为什么我们既说一匹马,又说一匹布呢?”本来一个看似平常的固定搭配在孩子的眼中成了一个大大的困惑。经查阅《说文》我得知,古人用“匹”来形容一些瘦瘦的、长条状的物件,未经裁剪的布匹就是长条状的,而马的身体在古人眼中也是长长的,所以也用“一匹”。当我在课上对这个问题进行解答以后,孩子们又找出“一匹狼”来证实了这一说法。这时,一个爱思考的孩子站起来说:“老师,我还发现一个量词的规律,那就是一般都用‘一头’来形容大大的动物!”此言一出,全班沸腾了,孩子们找了各种各样的“证据”来“论证”他的观点:一头猪、一头大象、一头犀牛、一头牛、一头恐龙......孩子们从自己得出的结论中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揭秘的快感,更让我收获了惊喜。因此,面对一些词语的教学,老师要做的不是让孩子死记硬背,而是在大多数时候都要运用自己的智慧进行迁移归纳,无形中可能引爆学生的思维,激发更多的学生资源,产生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相结合的“头脑风暴”。

低年级的字词教学琐碎却重要,老师不光要使“巧劲”,更要往正确的方向“使劲”,精益求精是唯一的出路。在《世界多美呀》中,教参上提供的实录对于“绿茵茵”的解释是“黄绿色的、毛茸茸的”,对于“毛茸茸”一词,我总觉得有失妥当,一查字典,“茵”有“垫子、褥子”之意,多用来形容草地像厚厚的毯子一样茂盛,层层叠叠,而毛茸茸可以说不是直接义,接近于引申义了,对孩子来说可能还需要跨一步才能达到,于是我选择了字典上的意思进行教学,配合茂盛草地的图片,孩子就能直接、准确地理解该词了。因此有时候,老师也需要大胆提出心中的疑惑,给孩子们最准确的词语解释,让他们一步到位。

语文语文,语和文是相通的。在打基础的低年级,教会孩子们如何正确识记、规范运用字词是重中之重。如何靠自己聪明的头脑、巧妙的点拨给单调的字词教学插上五彩的翅膀,浸润文化的芬芳,诱发孩童的兴趣,是每个低年级语文老师需要常揣心中的问题,我也不例外。真心愿每个孩子都能学字词、用字词、爱字词。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教育集团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