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青年成长团>>青年教师成长论坛>>文章内容
做一名更好的“局小”人——新教师岗前培训心得
发布时间:2015-08-25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2015年8月末,满怀期待的我经历了人生中第一次岗前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眼界大开,进一步认识到了“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更加坚定了我想在这个崇高又颇具挑战性的岗位上走下去的决心。通过此次培训,我知道做一名小学教师并不是像人们想象中那样简单,认为任何人都能将自以为简单的知识交给孩子,其实不然,它是一种严谨,是一种责任,教师肩负着为国家培育人才的重任。实话说,培训之前我还没有要当老师的实感,但随着培训一步步地进行、深入,紧张和压力不断扑面而来,我开始不断地反问自己“我准备好了吗?我真的准备好了吗?”

在为期3天的培训中,为我们培训的教师都是专家级别的教授,还有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的名师等,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教育教学水平一流,他们的讲座全面而细致,深刻而生动,无不闪耀着个人魅力,使我受益匪浅。我不仅了解到“局小”这所百年名校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是一种生命关怀”、独到新颖的课程体系——“成长节律课程”,并且还充分感受到了来自“局小”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从每位老师身上我都看到了“局小”宣扬的“和善、悦纳、睿智、大气”的精神。在我深深为此感叹之余,我更庆幸自己有此机会在这儿学习。

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我来说,对于新环境、新职业我必须尽快适应,而这正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过程。而且如何与学生、家长、同事交流,如何让学生感受教师的威信,如何管理好一个班级,都是作为新教师的我们需要慢慢适应和努力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而我现在最缺乏的就是经验,这是我在今后需要通过实践一步步积累的,当然还要总结前辈们的经验以汲取书本上的知识,再加上符合自己的特色教学才能让自己有不断上升的空间。因此,我清楚地认识到,目前我应该做如下努力: 

一、角色转变,入格而上格 

在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身份和地位并承担一定职责。我刚刚大学毕业,需要从“在校学生”切换为“人民教师”。姜校长说,我们要转换成教育人、集团人、共生人。新教师从学生到老师的转变是一个重大转折。从“我为人生”向“我为人师”转变,必须树立师表意识。除了要学会由“只管读好书”向“如何教好书”转变,由“只管考虑自己”到“要考虑学生”外,还要尽快改变自己过去当学生时的一些不良习惯,以一个称职教师的高标准来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和穿着打扮,时时刻刻做好榜样作用。 

作为教师,师德是必备的。以前我们是学生,在学校受到老师的关心,在家受到父母的宠爱,对于如何做好别人的榜样并不在乎,在思想道德方面也没有对我们做出什么苛刻的要求。但是,现在我们作为一位人民教师,我们不但肩负着将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下一代的任务,我们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一个合格的学生。俗话说: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同样,有什么样的老师也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孩子是镜面中的我们,特别是小学生,教师的言行不管好的坏的他们都会模仿。所以我认为教师的影响对学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良好的师德师风也是我们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基础。 

二、勤学多问 ,循规而创新

    培训为我即将面临的实际工作初步提供了方法和策略。在培训中,从事教育多年、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给我们介绍了一些如何和学生、家长沟通以及如何处理一些矛盾、突发事件的方法,我知道了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在最初的工作中,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为经验尚浅,我们必须多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做出正确的处理;在教学教法经验方面,我们也要多学、多问、多练,并要加入自己的思考,争取精益求精、推陈出新。只有越努力才越幸运,机会才会莅临。

三、明确方向,精益求精 

 1.终身学习。不仅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更多方面,如艺术、科学等。教师给予学生的不是一滴水而是一碗水,跨学科的知识会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融合而发展。

2.做孩子的好朋友。我们不能因为老师的身份而居高临下,不管学生成绩有多差,都不能认为他们是后进生而放弃他们。每个孩子都有他们不同的天性,相信一个好的老师总会感染到他们,挖掘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成为独特的自己。

3.不断反思。要想从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就少了这个环节;不断的反思、改进。教师职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不断的反思与积累中获得属于自己的经验与方法,并且能将这种方法深化为一种理论,这便是做一名教师的最高境界了。 

  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将脚踏实地,打牢基本功,树立讲台上的自信。今天我是一名“局小”人,明天我是一名更好的“局小”人。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