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学,整理新生学籍时,我就注意到了他!这个孩子,和我同月同日生,有缘啊!自然地,我格外注意他的资料。他的家庭主要成员一栏,只填着妈妈的信息。凭直觉,这个小小的孩子,经历可不一般。
新生夏令营当天晚上,就召开了新生家长会。会议一结束,家长纷纷招呼着,然后离去。只有一位妈妈默默留下,帮助我收拾垃圾、整理桌椅,我知道,她有话要和我说。果然,等大家走得差不多了,她走过来,轻声地说:“ 刘 老师,我是小Z的妈妈,我和孩子的爸爸离婚了。孩子很胆小,想请你多关注下他。”果然不出所料,这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放心,我会的”。我答应着他的妈妈,也告诫着自己。
正式开学了。那张脸白得好像都没什么血丝的孩子成为了最关注的对象。我发现,无论是课上还是课间,他始终一言不发,不看、不听、不说,独来独往。即使我主动过去搭讪,关心他,他或默不作声,或简单应答。爸爸妈妈的离异在他小小的心里已经抹上了一层阴影,他像一只蚕茧,用蚕丝将自己牢牢包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对周围的一切不理不睬。
看着他的样子,我急在心里。不出声,怎么能把拼音学好呢?放学后,我只能把他留下来,单独辅导。 “来,跟我说,有a在,给a戴。”我用尽可能温柔的声音跟他说。“没a在,给a戴。”他的声音小的像只蚊子。“不对,有a在,找a戴。”“没a在,找a戴”。我连续说了好几遍,他始终顽固地说自己的话。 “你听没听啊!”我不自觉地提高了嗓门。这时,我发现,他的小手在微微颤抖。他怕我!他根本不信任我!怎么会听我的,跟我学?在不信任对方的前提下,即使给予再多的爱,他也始终不愿意去接受爱的讯息!不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关爱,犹如海市蜃楼,看着美丽,其实没有丝毫用处。
攻心为上,我决定重新调整策略,不再功利地把抓他的学习放在第一位,而是尝试让他打开心门,接纳我,信任我。后来的一段日子,他生病了。一空下来,我就给他妈妈打电话,询问他的情况,告诉他,只要有空,我就会去看他。听说我要来,他特别兴奋。在医院,看他躲在妈妈的怀里,不好意思地笑。我知道,终有一天,他能破茧而出,化蛹成蝶。
等他病假回校,我仍然每天把他留下,但是每次总是先跟他聊聊天,然后再帮他补课。有空时,经常和他妈妈电话聊天,把他在学校的一点一滴的进步与她分享,让她拥有信心,看到希望。
改变虽缓慢,但总是可喜。这学期,他有了很大的进步。课堂上的他,积极多了,有时还举起他的小手。课间的他,活泼多了,经常可以看见他和小朋友满头大汗地跑进教室,开心地笑。
与学生同行,首先要同心;给学生关爱,要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爱,只有从信任出发,才能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