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青年成长团>>读书笔记>>文章内容
倾听心声——记《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6-01-06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闲暇时间,我把《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完了,这本书中,渗透了作者强烈的情感:要关注孩子,关爱孩子,从说话的细节做起,要尊重人性,倾听心声,我们教师责任感是来自我们心底的爱——对人类的爱,对孩子的爱。

  “我惶恐地意识到,我成了教室里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我个人的方法可以创造出教室里的情境,我个人的情绪也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气氛。作为一位老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来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欢乐。我可以成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带给他们羞辱或者开心,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者拯救。在所有的情况下,一次危机是骤然升级还是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堕落,我的态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回想我们曾经因为学生拖欠作业而火冒三丈,回想自己平时也许不经意的话语曾伤害过学生,而我们却毫不知觉……回想起考试前班上一个小东西调皮地跟我说:“老师,我喜欢看见你的酒窝,要是你能像从前一样多点smile,那就太好了!”我汗颜!

  书中作者用很直白的方法告诉我们,老师在孩子人生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老师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独特功能,对孩子的教育是对爱的传递,职业的责任感是保证这种传递最有效的基本措施。这让我想起了《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大家来到校园后,校长说:“怎么样?都准备好了吗?这次可是又坐火车又坐船呢?大家千万注意不要走丢啦!好,出发!”

  校长就这么轻松的说了几句就让学生出发了,而且路上显得异常的安静,不像我们平时要到什么地方去的时候,需要这个领导讲,那个领导讲,还要几个老师包一个班级等等。书中是这样解释的:“巴学园的同学们从来没有人教过他们什么”走路上要整整齐齐排成一行“,”什么是在电车里要安静“,或者什么”吃剩下的食物不要随便乱扔“啦等等。一些良好的品德和作风,例如:见到比自己小或者体弱的人就推推撞撞,甚至欺负人家是可耻的;看到不整洁的地方就要随手打扫干净,尽量不要给别人添麻烦等等,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中渗入孩子们心灵中去的。”

  看来对孩子们的好习惯养成真的不是用“说叫”和“管教”能奏效的。我们平时除了大堆的说叫,让孩子们烦透了,就是用强制的手段——卡学生。把一个个活蹦乱跳的孩子,限制得和木头人似的。我们看到现在的报纸上又不断的出现了一些令人痛心疾首的事情。就如:某某学校的学生又把老师给杀了,某某学校的学生把退休的反聘的老教师羞辱了一番……这些都是上了报纸的,而那些还没有透露出来的就更多了。我们的教师是不是应该反思我们的教育方法?我们的家长是不是也应该反思我们的教子方法了?

  当然从大环境看,这不是某一个学校的问题,更不是社会上所说的教师素质下等等简单问题所能解释得了的,我们要反思我们的整个教育,反思我们的教育观念。

  现在孩子越来越不懂得尊重老师,老师也失去了耐心,是孩子的错?是老师的错?如果每个老师能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你的学生,那么学生也同样会爱你。在书中,我看到的更多的事老师的身教,老师说话的技巧在于让孩子信服而不抵触,并且乖乖的服从,从而影响其他同学做出同样的反应。这就是教育的目的,我们更应该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像朋友一样去设身处地的为学生考虑,理解他们的行为,这样,学生才会理解并信服于你。教学至今,我也时常在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相信一切都是的新的开始,学生是,我也是!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