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主义情怀”
我不了解教育史,但是很小的时候听爸爸唱过一首歌,说是一个老师下工厂去听取工人意见,好“共同谱写教改新篇”。好像我们的教育一直在改革,一直都被诟病,一直都在改革。但是改来改去,我们每一次都不过是想回到一些常识上去。
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一切行业都在追求“更快”,都拜倒在金钱的脚下。教育也深受其害,仿佛被绑架了一样,气势汹汹地向前冲去。很多教育工作者忘记了教育不是一种行业,不仅仅是一种行业。
我们掌握知识,归纳方法,我们也面对人。知识的世界是纯洁的,和一切嘈杂都不相关,它就在那里,在我们沐浴山风、仰观繁星的时候,知识美得令人窒息。我们在知识和学生之间搭起桥梁,我们是彼岸世界和此岸之间联系者。
但是这还是不够的。我们面对的是人,是血肉,是微笑,是眼泪,是思想,是心灵,是——世界。
我们不能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甚至不能仅仅是知识的引路人、启发者。
我们和学生们需要梦,需要诗,需要精神的成长,需要人格的完善,需要面对自己和世界的立足的土地。因此,我们需要理想的情怀。
因此,如果有一天,你觉得迷惑,你觉得举步都很艰难,请看一看这本书,然后告诉自己,我们并不孤独。我们的坚持播下的种子一定会开出美丽坚强的花朵。
“慢的艺术”
教育是“慢”的艺术。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我并不是不想在教育的路途上风雨兼程,但是我知道我不能像收割麦子似的,一茬一茬地割断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当我看着我的学生时,我就好像一个濒死的母亲,担心我的孩子一个人孤独地活在世界上,担心我不能给予他们的太多,担心他们眼中的清澈变得污浊,我悲伤着。
可是我本该放下我的悲伤。就像吴非说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好习惯,‘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学生不需要教了,是教学的成功,也是教师的职业追求。”我很遗憾,我中途接班,没能在最初见到那一张张懵懂稚气的脸,没能陪他们一起犯错一起成长,我没能更多地树立榜样、言传身教,让孩子们没能养成应有的习惯。而且,即使一开始就是我陪着他们长大,也不能尽善尽美。
但是我很高兴听到越来越多的孩子学会说“谢谢”;我很高兴看到他们开始主动学习,虽然他们的方法甚至方向都还有问题;我和他们一起写日记,分享共同成长的点点滴滴,我很高兴学生开始学会说“对不起”,尽管他们只是在心里说,但我能感到他们的焦虑、反省和慢慢建立起来的责任感。
是的,教育是“慢”的艺术。不同学段的学生总会有不同的表现。吴非说“我在教学中,接触过很多学习有困难的‘困难学生’,当时并没有实质的转变,而这些学生成人后心智健康,很正常,有的成就很高”。
是的,教育是“慢”的事业。 吴非说教育如农业,植物有自己的生长周期,天时、地利一样都少不得,光有干劲是不行的。我们也许只是需要一些耐心,平静地等待。我们需要多一点去相信,因为我们的言传身教,这些和我们朝夕相处过留下的种子,将来会在某个时间真正地醒来,长成参天大树。
怀着美丽的梦和幻想,我们继续寻找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