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不太喜欢研读理论类书籍的人,总是觉得这些书枯燥深奥,难以啃咽。但学校又推荐我们去读一读《致青年教师》,日后需要来场读书沙龙,所以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去读一读。可谁知,当我读完头两篇文章后,我就被此书深深的吸引了,这绝对不是一本枯燥乏味的教育理论书籍,这更像是一场教育上的饕餮盛宴,更像是一碗教育届的心灵鸡汤!
《致青年教师》单看它的目录就比较新颖、独特更符合我们青年教师的胃口,作为教师资历不深的我,这些宝贵意见可以使我少走很多弯路。书中平易近人的话语,真实典型的案例,非常贴近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让人感触颇深。吴非老师重视细节,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他常年带着一本《新华字典》上课,叮嘱迟到的学生慢慢走,不让生病身子虚弱的孩子补作业,教导学生“看见别人摔跤不要笑”,哪怕是要读学生的文章,他也会先问一句“我可以读你的文章吗”。作为一位著名杂文家的他,在文章中爱憎分明地表达自己的立场。他爱自己的学生,但“无法容忍学生作弊”;对势利的学校,他敢于说“母校在我心中已经死了”;对浮躁的虚假的教育科研,他直斥“几千个汉字哪个是你造的,除了病句是你的独创” ……
不过,边读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边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却不由怵然。很多地方,都与吴非老师对青年教师的期待相距甚远。作为一名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青年教师,我只是专注于适应工作环境,提高教学和业务水平,做好本职工作,较多的关注了教书,而育人方面,实在惭愧。并且,对于自己的教师职业还没有更深层次的规划,而在这本书中,每一篇文章都折射着吴先生的教育观和人生观。
吴非老师在书中通过“做个有胸襟的教师” 、“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这六个方面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真人真事阐述了青年教师应该具有的理想和素养,无不让人感受到他的睿智!
如在《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这篇文章里,吴非老师说我们教育孩子们成为人,我们自己首先必须是情感正常的人,所以,当无法抑制自己的的激动和伤感时,就让我们的眼泪流出来。不由得想起第一年工作任教五年级时的一次课堂上,由于几个男学生的故意捣乱,我停止正在进行的课,联想到那段时间的求职经历和来自家长的压力,心酸涌入心头,对学生讲了人生如同爬山的故事,希望能够感动他们,由于感情过于投入,眼角泛起些许泪花,事后觉得自己过于幼稚,竟然在学生面前流泪。读了吴非老师的这篇文章之后,想想:是啊!我们也是普通人,我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需要有情感宣泄的时候,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当着学生的面流泪呢?这是教育最初的真谛啊!
作为教师,我们要做一个有真情实感的老师。说实话,面对学生,我笑过,也哭过。我曾为学生那纯洁善良的心灵感动得流泪,也曾为他们中一些同学的不争气而伤心难过。事后,我还埋怨自己感情太脆弱,但看了吴非老师这篇文章后,我明白这是我真情实感的流露,是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作为教师,就是教学生做一个有真情实感的人,而不是一个对任何人和任何事都漠不关心、无动于衷、冷眼处之的人。如果我们教出的学生都是冷血动物,那么这是我们教育的失败。我认为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真正的人,所以,作为老师,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应该是引导学生去关注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发现真善美的引导者。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当好学生们领路人,我们还要拥有一个博大的胸怀。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原。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心灵。所以说,教师胸怀博大,学生自然就“大气”。这其实跟我们常说的“有其父必有其子”是一个道理。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我们不能事事斤斤计较,不能嫉贤妒能,不能心胸狭隘,我们不妨也做一个“肚里能撑船”的老师,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
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做一个专业知识和能力很强的老师。一个连自己专业都不爱的老师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而优秀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开关”就在自己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我们要想当一盏不灭的灯,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的充电,才能使这盏灯一直发光。所以,过去我们那种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就得有一桶水的观点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的一桶水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现在的孩子接受的信息很多,很快,知识面很广,而知识更新的又是如此之快,如果我们老师还停留在原来所学的知识层面上,我们迟早会被淘汰。所以,我们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应当远远高于学生,非此不足以为师,更重要的是,在这个阶段,我们老师应当表现得比学生更善于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要学生面前的道路。
作为读者,我非常欣赏吴非老师的几句话:第一句是“要想让学生成为独立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第二句是他引用王选女士的话“我既然看见了,就不能背过脸去”,第三句是“我经常憧憬这样的图景:在早晨的阳光中,孩子们哼着歌去上学,有时能停下来看看太阳;学生能向教师提出有意思的问题,课堂上经常有愉快的笑声;中午,他们能吃上一份由政府提供的全国城乡同一标准的营养餐;学生能坚持自己的爱好,从下午4点起,他们在球场上奔跑叫喊;晚上,做完作业后,捧起一本诗集,轻声地读给妈妈听……”。
让我们憧憬着那一天的到来,用我们的行动和理想去追寻教育的真善美。总有一天,我们能一起仰望那璀璨的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