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阅读了蔡楠荣老师的《课堂掌控艺术》一书,这本书给我很大启迪。让我明白了一个教师要获得职业、人生的幸福,就要有专业的不断成长和人生智慧的成熟,而要获得成长、成熟,就要读书、读书、不停止地读书。该书从课堂掌控的必要性、含义、构成以及影响教师课堂掌控的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让我知道了掌控实际上是指主持、掌握、控制,不使之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学生有着自己的自主权,教师只不过在整体上、全局上对课堂进行引导。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这些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体育课的形式活泼多样,学生们通过多样化的运动游戏,充满乐趣的竞争活动,很容易掌握身体的运动技能,不仅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而且很容易激起他们的兴趣。运用游戏、故事等放松学生的心情,使课堂活动更活泼,从而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在学习其他课程的时候,就会有更高的效率了。《课堂掌控艺术》一书致力于动态生成课堂教学的研究,从理论的高度关注教师在课堂上的掌控,深入剖析了教师、学生、教学条件等影响教师课堂掌控的因素,详细探讨了课堂组织、课堂动态适应、系统把握等课堂掌控策略,指导教师在学习、实践和反思中提高课堂掌控能力,同时还提出了课堂掌控能力评估的一些原则、内容和方法,这对我们广大教师有很好的启迪。
翻开《课堂掌控艺术》一书前,其实是带着些许好奇心的。看到书名,我想到用这样一个带有“垄断”意味的词语来形容我们的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合适吗?为什么不用“调控”呢?这个问题就像一块磁石,吸引着我翻开这本书。细细读来,让我豁然开朗,我所理解的“掌控”真是太片面了。
首先,启迪我的就是书中对“课堂教学”的理解。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新的形态特征,如互动生成、民主和谐、合作共生,这些特征在很大程度上都彰显着新课程下的教学形态——互动生成的生命课堂。这是教育先行者从生命发展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倡导的新课程,此观点认为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一段重要的生命活动历程,应是师生循着共同的价值取向而展开的心灵对话与互动。
其次,对“互动生成的生命课堂”的解读:
1、“互动生成的生命课堂”要求结合当时特定的课堂环境,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顺着学生的思路,因势利导的组织学生参与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产生互助,达到互惠,使整个课堂教学形成共识、共享和共进的氛围。
2、互动生成的生命课堂中,学生是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和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样性和复杂性。教师是师生生命发展的“推动者”,也使智慧生成的引领着。在教学中,通过教师课前的“预设”来促进学生的“生成”,学生的“非预设性生成”能引起教师的“意外生成”。互动生成的学习氛围是一种平等对话的氛围,学生感到轻松、坦然、自由、愉悦,没有任何形式的压抑和强制。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有着强烈的生命意识,他们可以自由的思考、探究,无所顾忌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果断而自主的决策和实践。学习成为他们生命的自觉需要,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在主观上努力穷尽各种预设可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的引导课堂的创生,敏锐地捕捉各种生成契机,冷静的分析其教育的价值和意义,着力调控教学环节,重组教学信息,使课堂真正动起来,在动的过程中产生新思想、新观念,使课堂成为孩子个性张扬的天空,也成为教师本人教育智慧成长、教育能力发展的舞台。
3、 互动生成的生命课堂全面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效结合。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成长过程的一段重要的、平常的生命活动历程,在“生命课堂”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自觉的运用眼、耳、口、手、脚等器官,在课堂上有了自己思维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中,将自己的体验和兴趣结合起来,将自己的方法、价值观与知识的获取结合起来,课堂将由“静”变“动”, 由“教”变“学”,由“死”变“活”。“生命课堂”中的教师也不再是传授知识的工具,不再是教材与考试的注解者,教师成为研究者可专业人员,起工作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教师要在教学中研究教法,更要研究学法,在教学工作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需要遵循学生的认知曲线、思维的张弛、情感的波澜,随时调控教学环节。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生命价值与学生的生命价值统一起来,发现并感受教学所蕴含的无穷创造乐趣,使教师职业日益成为一种专业,使教师本人成为学习者、研究者和学生的引导者。
4、互动生成的生命课堂呈现的是创造性与有效性共振的教与学。以发展学生的多种才能为目的,强调和突出师生、生生间的沟通、激励、启发和分享。是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的一种教学策略。
有人把教师比作园丁,把教育看作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程师,这说明教育教学工作是一种极富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工作,同样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但由于是不同的教师,采取不同的手段、方法和策略,其教学效果往往是天壤之别,有的课堂可能单调乏味、令人生厌,而有的课堂则可能使学生如浴春风、心存期盼。课堂是教师施展才华的舞台,学生的学习状态某种程度上折射着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育艺术水平。课堂教学既要讲科学性,又要讲艺术性,使我们的课堂活泼有趣才会使课堂产生感染力,从而让学生爱上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