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青年成长团>>读书笔记>>文章内容
读《论语心得》有感
发布时间:2014-03-10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站在书架前,认真翻阅家中仅有的几本书籍,我发现对这些书的记忆早已模糊。当阅读没有成为一种习惯,哪怕是挑选书籍都是痛苦的,我在书架前踌躇许久终于下定决心要重温于丹的《论语心得》,或许于丹细腻的文笔以及对《论语》及纷繁社会的解读可以满足我所需要的心灵慰藉。 

随着于丹娓娓的讲述,孔子的形象逐渐变得清晰而又高大起来,这也唤起了我儿时对《论语》这部儒家经典著作的记忆。那时背着生涩而又难懂的古诗文,听着老师的讲解才能领会其中的深意,而今通过于丹深入浅出、极富哲理的话语让我能再一次怀着崇敬的心情来体会孔老夫子的思想主张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作为刚踏入学校的新教师,我欠缺经验的积累及行为的实践,从《论语》中能发现很多教育原则和教学方法值得借鉴,因此在这里非常荣幸的与大家分享我的读书心得。

首先,孔子主张道德教育应与知识教育相结合,这让我反思在平时的教学中是否重视对学生道德意识养成的引导。在《论语心得》中,于丹对我们说“做事先做人,这是最朴实而又最深邃的职业之道和人生之道。一切应从修身立德开始。”孔老夫子在《论语》中反复提到仁义礼智信,教导我们要做一个仁爱、信义、礼貌、智慧的人,做一个道德上无可挑剔的人,这对于今天处于科技发达、物欲横流社会中的学生尤为重要。没有了道德标准,也就失去了立足于社会的根本,教育教学中如果仅仅局限于知识技能的教授也大大违背了局小“生命关怀”的理念。作为一名新世纪的教师,我们更应该像他老人家学习,把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培养学生成为拥有高尚道德的人,这一点是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并加强的。

其次,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至今都被教育者们广泛关注。想要做到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教育学生就要要求为师者必须深入准确的了解每一个学生。孔子座下的弟子,年龄最大的与孔子相若,年龄最小的与其孙辈相同,而孔子作为教育者的先驱,对于年龄跨度如此之大的学生们都能培养的十分出色,孔子是怎么做到这点的呢?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是啊,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他们言行的动机、认真审察他们成长的道路、努力探求他们内心所想,那怎会不准确的了解他们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有一双火眼晶晶,对于不同的学生要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给与不同的教诲,使得每个学生都能最大程度的吸收知识发展全面素质,并且促使学生个性特征得以发展。在半年的教学中我对因材施教这一理念的理解是:它的关键在于是否对学生有全面而深刻的了解,是否是能够准确的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否能对不同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因此,我们今天的教育应该吸收孔夫子的这种人文思想,从实际出发,实现学生各尽所能,自我超越的目的。

孔子是充满教育智慧的人,《论语》是一本蕴含着很多教育哲理的著作,因个人水平有限,所感知的远不及冰山一角。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督促自己做到以上两条准则并在教学实践中做着默默而不懈的尝试。我坚信通过借鉴古人先贤的做法,我能更快地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