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没有梦想的人,他的心已不再年轻,生命也就失去了光泽。”薛法根老师一直怀揣梦想行走在教育之路上,他用智慧、真实、朴素点亮了课堂,激活了课堂,让我敬佩不已。趁着假期阅读了《薛法根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让自己感觉就像吸收了阳光雨露一样。
一、 智慧之美
薛老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坚持四个走向:走向智慧,走向生活,走向综合,走向运用。语文学科虽然偏向语言积累与运用,但仍不可忽视智慧之门的开启。知识不等于智慧,如果只让学生记忆知识,而忽视了让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和探究精神,那么我们无疑就是个教书匠,让学生品尝到的只是枯燥与痛苦,他们如何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如何能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如何能感受到自己的智慧?
薛老师认为:“智慧的语文教育来自于善良的心灵,来自于深刻的思想,来自于鲜活的生活。”所以,他在解读文本时,善于用儿童的眼光来解读、用教学的眼光来审视、用生活的眼光来选择。比如在《我选我》的课堂实录中,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教学生停顿,仅仅说停顿时间长一点是很难让学生记住,很难把握得准的。薛老师教孩子“在题目和正文之间要有停顿,两个‘滴答滴答’。” “在小节与小节之间也要停顿,‘滴答滴答’。” “嘀嗒嘀嗒”语言形象生动,是适合儿童的话语方式,孩子乐于接受,所以一下子就让学生学会了停顿。在《雪儿》课堂实录中,“父子对话表演”也充分体现了言语的智慧。“儿子”的理由需要“父亲”智慧的解答。正是在这样有意义且有意思的活动中,迸发出了思维的火花。
二、 简约之美
薛老师主张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课堂上,力求教学目标简明,教学内容简约,教学环节简化,教学方法简便,教学媒介简单,教学用语简要。这“简简单单”其实是把时间都留给了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努力推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了课堂效率,也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发现,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快乐。比如薛老师在执教《螳螂捕蝉》中,从学生阅读心理出发,重组教学内容,将课堂安排为默写四组词语、完整读文章思考并讨论一个问题、课文表演三个环节,十分简洁却重点突出,孩子的听说读写思的能力在活动中得到了训练和发展,达到了以简驭繁、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生命之美
“课堂是静态的物质,因为有了儿童---这活生生的生命,才焕发出无限的生机,才充满着成长的气息。”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尊重个体生命的存在,这是我们教育的前提。孩子们只有在他们需要被爱,被尊重,被关注的氛围中成长,他们才会更自由、更轻松地发展自己的能力。薛老师语文课堂教学的本味、本色,时刻体现着一种生命的关怀,有个戴眼镜的男孩,讲了自己的想法后,忽然问薛老师:“对吧?”薛老师笑了,听课的老师也笑了。这个孩子在跟薛老师商量。这样的交谈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这是一种平等,也是一种人格魅力的体现。
除了师生间平等的对话,我们也要引导和鼓励孩子与作者的精神上的沟通与交流,慢慢到达一种会读书的境界,实现“生命对话”。比如在执教《雪儿》时,薛老师说到一句话一颗心。我们读书,还要从那些含情脉脉的句子里读到作者的那颗跳动的心!比如这个句子:“雪儿,这儿就是你的家,你安心养伤吧!”你联系上下文读一读,能体会到那颗心吗?孩子们感受到作者对雪儿的爱心、同情心,感受到作者有一颗善良的心。薛老师说到你也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们从这句话中能读到那颗善良的心,简称良心,那才算真正的阅读。薛老师的课披文入情,展开了心灵的对话,生命的对话。
要真正了解孩子们的生命个体,薛老师鼓励我们阅读儿童文学,读孩子们喜欢读的书,让我们走进孩子们神奇的缤纷世界,那我们才能读懂孩子。
薛老师简简单单的教学其实不简单,其中浸透了他对教育深入的研究与思考。在他身上我学到了一种求实、拓宽、创新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将思考视为一种常态,将探索视为一种常态,与孩子们一起成长更是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