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前的我简单地以为教师就是把课本上的知识教给学生,缺乏深入的思考。经历了这半年的教育生活,让我不禁开始思考,教材是如何编写的?为什么这样编写?这里的提问是出于什么目的?
带着这样一连串的问题,在寒假里,我阅读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这次研读结合半年工作的积累,让我有了较为深刻的感受!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数学课程的目标也在发生变化,由从前过多的关注知识和技能,转变为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令我记忆尤为深刻的是,义务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不能一刀切,要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如何做到面向全体,值得每一位教师深思!
数学课程内容,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来编写的,是从现实背景中抽象出来的,是学生未来生活需要和学生进一步发展所需的。《课程标准》中给出了数学课程的总目标,然后又分学段给出了更加详细的阐述,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让教师按具体目标实施在自己的课堂中,同时也可以让教师对照目标检查自己的完成度。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可谓更高了,教师已经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吸收和整理知识,指导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组织学生参与探索活动,自己提问题、自己思考、自己解决,从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作为一名新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做到:课前认真了解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了解他们心中所想和所惑,在吃准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备教案,当然还要继续深入研究《数学课程标准》,因为研究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