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青年成长团>>读书笔记>>文章内容
不曾走过,怎会懂得:没走过的是路,走过的才是人生
发布时间:2014-03-08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这本书被称为女作家Anna Quindlen沉淀生命之作,是Anna的生命赞歌,所以Anna将这本书命名为Lots of candles, Plenty of cakes,用美好的烛光和蛋糕来赞颂此生的经历。书中,Anna展示了自己的生活工作态度,回忆了来时的路,畅想了未来的旅程。

而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便是中文版的翻译,译者将名字意译为《不曾走过,怎会懂得》。作为一名外语专业的毕业生,我对于这样的翻译不得其解,我甚至觉得为什么不叫赞歌之类的,但是当我读完整本书,我才明白,这样的题目寓意之深,巧妙之极。

很多读过这本书的人,都或多或少的在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我也不例外,当我读序的时候,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Anna分享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个女孩,站在青春的路口,前方有条小路,若隐若现,远远召唤她。

可是母亲拦住了她。

那条路你走不得!

为什么?

我就是从那条路上走过来的。

既然你能从那条路走过来,为什么我不能?

我不想让你走弯路。

这番话似乎就是若干年前我与母亲的对话。只是我听了母亲的话,避开了那条所谓的弯路。Anna犀利的指出:母亲只给我们的道路,固然少了坎坷,也少了磕绊,可一旦走上的她们的捷径,我们也就丢失了自己的人生,生命是一个从生到死的过程,如果我们活着的目的只是为了探索捷径,那么生下来就死,无疑是最快捷的路程。看到这,心里挺复杂的,一方面感激母亲在自己不成熟的时候为我指明了方向,同时我又有一丝遗憾,如果当时选择了那条路,现在会是怎样?但是,无论挣扎也好,遗憾也罢,这都是一种经历,生命并不是一种时间的长度,而是一次灵魂的远行。无论我们选择怎样的人生,只要懂得,便会有花,有蝶,有阳光。

Anna在给年轻人的寄语中提到在你年轻时,自以为什么道理你都明白,认识不到自己的无知,这是在所难免。人很难在青春时认识青春,只有走过了青春才能认识青春。我就像Anna描述的年轻人一样,在我人生一片空白,工作刚刚起步时,就心心念念地琢磨以后再自己的名片上冠以哪种风光的头衔。不把长者的忠告放在心上,只盼着自己尽快成熟起来,羽翼早些丰满起来。虽然我没有表现出来,可这却是我心中所想。和Anna一样,我也开始为自己的自负和虚荣感到一些羞耻。我可能还不是很明白要经历过多少历练,挫折才能真正成长。很多智慧我们当时不能领悟,只有走过了,才能回头加深对自己的了解,对生活也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我坚信只有脚踏实地的过好今天,一切都会水到渠成的!

人们常说,女人的购物欲是一个迷!的确如此,刚刚自力更生的年轻人,尤其是女生在薪水的支配方面是毫无计划可言的!随心所欲,不断地满足自己对物质的渴望。对此Anna总结道在追求物质的过程中,我们的双脚总是走的太快,以至于把灵魂远远地落在了后面。”Anna提出一个问题测试你的物质欲倘若家中失火,仓皇之中,你会带什么逃命呢?”24岁的我回答是:手机,钱,刚买的衣服。如果时间够,我想我会拿的更多!现在的我总希望把一切都攥在手中,以为拥有了这些物质的存在,就拥有了生活。而Anna给出的回答是:虽然我会怀念这些物品,但倘若真的着了火,我们应该明白我们其实带不走任何一物,大可把那些爱和美好守护在心口,自然也不必为自己失去的东西而感到痛心。也许我真的要走过很多路,经历过生命中无数耀眼的繁华和突如其来的变故才会发现一些去物质的追求都是过眼云烟。

现在,我希望自己能一心一意的工作,把薪水的问题搁置一旁;全心全意的去爱别人,把受到不公全部遗忘,自由自在的生活,把别人的目光抛于脑后。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