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青年成长团>>读书笔记>>文章内容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研究与实践》读书心得
发布时间:2014-03-08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教育是个缓慢的过程。对于教育改革来说,十年并不算是一段很长的时间。但是,从2001年开始的课程改革至今,教育领域的变化和成效是有目共睹、毋庸置疑的。十年来,数学课程改革的观念无疑已经深入人心,几乎无人再怀疑课程改革的方向。为了了解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及其研究的发展趋势,假期我读了王林主编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研究与实践》,自感获益匪浅。

这本书分为上篇、中篇和下篇,上篇主要研究课程目标,包括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活动经验、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中篇主要是核心内容探析,包括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和数据分析观念。下篇主要是改革热点透析,包括面向全体与关注差异、过程与结果、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现实情境与“数字化”、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学生预设与课堂生成。下面我就分别来说一说这三个篇章给我的感受和体会。

在课程目标方面,本书明确提出了“四基”和“四能”。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自觉性,。要通过一系列高质量的数学思维活动,也就是思维题,凸显出思想方法的价值。因此,在教学中,不能旧题论题,教师要从一题看到多题,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多样化。另外,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让学生多实践,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围一围等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在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中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如在《千克和克》这单元的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称生活中各种物体的重量,在称的过程中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激活已有经验并使之转化为数学活动经验。最后,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学生的自主体验与感受,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促进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态度养成,拓展数学文化视野,了解数学的特点与价值。

在核心内容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尤其要培养学生的数感。尤其在“数与代数”这个领域中,数感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教师要多出一些找规律、估算和数量关系这些方面的题目,在实践应用中增进对数与运算的感悟水平。在具体知识和方法的教学中,我们需要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知识所揭示的教学本质是什么,方法所体现的教学能力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从数学的整体视角出发,清晰而准确地把握每一具体内容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数学素养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要通过让学生先接触生活中熟悉的物体,体会他们的周长是什么,通过让学生摸一摸等一系列操作活动,明确周长就是外围所有边长的总和,接着再转向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就变得简单很多,是也容易理解。

在改革热点透视方面,我收获很多,关于教育界方面的一些热点问题,我明朗了很多。例如,教学过程中要做到面向全体与关注差异,而面向全体必须建立在关注差异的基础之上,关注差异是面向全体的具体体现。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每一个学生。制定教学目标时,既要照顾差异又要对每个学生都具有挑战性;

安排教学环节时,要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展开教学过程时,要关注学生的不同想法;要多组织合作学习,让每一个学生更充分地参与;及时反馈和评价,有效照顾差异。例如,数学教学是既有过程又有结果的有机整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