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青年成长团>>读书笔记>>文章内容
一句话的联想,一本书的启示——《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读书心得
发布时间:2014-03-08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这个寒假如何过?手捧一本书,品一口热茶,暖日下独享一份惬意。

最初选择这本书,是因为它的书名简单直白——《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我迫切地想要知道答案。编者说得好:这本书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它不会解决班主任工作中的所有困难与困惑。我想任何书都没有这项特异功能,但你总会在书中找寻心中的共鸣,获得一丝感悟。我没有做班主任的经验,但作为一名正处在跟班学习中的新教师,我不是冷眼旁观。单一地模仿与不断地反思让我的内心积蓄着太多迷茫与困惑,一面是自己满满的单纯的爱心与同情(过分亲近),一面是学生满满的问题(班级管理的松散)。所以在拜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断地联想起这半年在学校的一些经历,有反思,有用心,有不当。

——《以儿童的眼光看儿童》,带着强烈的认同感我首先翻开了这篇文章。看似简单的一个观点,却承载着现实中不同程度不同性质的事件,只有在实践中参悟。书中这个观点是因五年级的一名学生“拍卖初吻”引发的感想,如果教师将此定义为“早熟”,并过分地看重此事,那么可能就会采取批评、谈心、说教等教育手段,苦口婆心、言辞切切、语重心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再不行,就在班上狠狠训斥一顿,甚至叫家长,让家长也引起重视。教育结果呢?或许学生会认错,事件会平息。后果呢?孩子心灵上却从此留下了一条难以抚平的伤痕。事实证明,其实孩子的想法是纯真可爱的。

“如果你也以一个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你就会了解其实他们只是好玩而已,就那么简单。”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心智还处于完全不成熟阶段,丢东西、拿别人东西、怀疑别人等事件屡见不鲜,我也是频频遇到此类事件的投诉。学生A总喜欢在我耳边重复“偷”这个字眼,而学生B往往是那个被指认为“偷”的人,看着他被别人“审判”得满脸通红却矢口否认,你真的能看成是“警察抓小偷”吗?回想自己小时候虽是大家眼中的乖孩子,却也因为一时的眼热拗不过内心的纠结,偷拿过不该属于自己的东西,东西虽不值钱,那份内疚却依然铭记。一番换位思考过后,我便也能坦然看待这件事,处理上便也能简而化之了:找学生B简单了解了情况,东西确实是她本人的,我随之便发动全班同学帮助寻找学生C丢失的东西,结果是那东西安安静静地躺在角落里,真相大白,大家都舒了口气。这时如果你会想,学生A总爱打小报告,长大肯定是爱在别人背后讲坏话的人,那就又错了。以儿童的眼光看儿童: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告诉老师。就这么简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