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青年成长团>>读书笔记>>文章内容
第56号教室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0-05-07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雷夫 老师半个多世纪的心血历程,一点一滴的清晰呈现,对作者和读者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境界,我们只是感觉震撼,去努力地想象,并没有亲历这丰富而充实的过程,但或许他的经验,能够给予我们一个比较的参照系,基于我们一个思考的一个出发点。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受是让生命成长成为一种常态,包括学生成长和教师自身成长,学生成长不用多说,自然需要教师用心去呵护和灌溉,其中涉及到的是价值观和方法论问题,这一过程教师其实也起着非常大的引导作用,而这又是与教师自身成长息息相关的,后者则进一步促使我落实读书和反思的计划。新老师最缺乏的是经验,读书,尤其是读这种教育故事的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经验积累的方式,它能够将大量的教育情境通过叙事的方式完整的呈现在你我的眼前,通过前沿后续,并加以阐释,能够带你进入一个你所未经历过的教育世界,换一个眼光看待我们的工作。这类文章总觉得读不够,每一次都是智慧的结晶,每一篇都是成功的积累,自己也需要在平时日常的工作成长中注重积累,不断丰富自身的内涵和外延,用成功的典范激励自己,微笑着面对每一个新的开始。  

第二个感受是总觉得自己读得还不够深刻,在书中反复提及,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是基 于雷夫 老师对于学生状态的一种定位而持有的学生立场的价值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热爱孩子是教室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诚然,一个不热爱学生的老师,怎么会满怀激情的工作呢?不禁反思,那学生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呢?可能 家长和 老师对此都会有较一致的目标:成长,快乐的成长。可是,学生并不都是这么想的,所以他们往往是在我们预设的成长和自发的成长之间来回波动,也就有了更听话的孩子和独立自主的孩子,从价值取向上来说,可能自主更重要一些,我们确实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但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培养——并不等于放手,包括 雷夫 老师也是,他觉得孩子们都是天使,但他也在不停地创造有益的做法,用他的儿童立场去不断浇灌学生的心灵,去引导学生的成长,在教书育人的长途中确实做到了心灵的沟通和契合。  

作为一名新老师,可能也有着各种各样的教育理想,也会把一些问题想象得很简单,但是我们往往缺乏的是行动力和行动后的反思与提升,更不用说过程中的灵活应对了,一方面要多读书,多积累,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教育是一门大学问,同时也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优秀的教师和各行业的优秀者一样,有着独特的魅力所在,比如 雷夫 老师就是一名很有特点的优秀老师,思索自身的定位,尽快弥补自身不足,不断增加自身的厚度和深度,这些对于我们来说,应该是生命成长和专业成长的常规积累,其次,适当借鉴别人的方法,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取长补短,将好的方法推荐和应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可能我并没有他那么出色,但是我会尽力做得一天比一天出色。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