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青年成长团>>读书笔记>>文章内容
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发布时间:2010-04-19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规划纲要摘录: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孔子德育论概要:德育论是孔子教育理论的核心。其德育思想的核心是“仁”,以“孝”和“悌”为根本。  

    孔子强调德育,并且把他放在教育的首要地位。  

他认为学生首先要有丰富的道德知识,才能分辨善恶、是非、荣辱,才能不迷惑。并强调人不仅要知德,而且还要把它转化为道德信念,才能乐之不苦,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的德育过程,就是要求言行如一的过程,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如何,不是听其说,而是看其行。不能做到知行如一的话,则意味着德育的失败。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将知行合一并纳入德育过程,形成了古代教育的特点和优良传统。  

    孔子在毕生的德育实践中,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第一立志,要求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并且要立志有恒,进行百折不挠的意志锻炼。第二律己。孔子的德育重视言传身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孔子言传身教,要求别人做到时,自己先要做到,是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第三扬弃。道德的规范就是公共的社会契约,德育的过程就是一个对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过程。这种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之修养,对我们今天加强自身之修为,实施德育之目标计划仍为良策。 第四爱生。孔子对待学生,坦率真诚,主张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与弟子情深似海,子路死于卫国内乱,被剁成肉泥,孔子闻耗,在院子里仰天恸哭,其情动天地。孔子爱生如子,其德也高,其情也深,所以深受弟子敬爱。他去世后,学生们为其守坟三年,而子路还是不肯离去,又守了三年。  

    比较联系:纲要强调现代社会德育仍是学校教育中的重点。为培养未来接班人,我们只有以德为先,以德为主,将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贯穿学生的学习生涯,才能变为一个民族的信念,一个国家的支柱。孔子的德育思想经过两千多年的传承和发展,所蕴含的思想和精神可穿越时空的界限,其德育思想和方法,今天我们可以继承,并进行发展。从而推动学校德育的开展和深化。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