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青年成长团>>随笔反思>>文章内容
读《教育常识》有感——让教育常识重新成为教育的底线
发布时间:2016-09-28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近期花时间读了华东师大李政涛教授的《教育常识》一书。读书期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相见恨晚,我想如果我早点阅读此书,我可能会将上学期的工作做得更好,更没有遗憾吧。

在我翻开这本书之前,我看着书名,在想“到底什么是教育常识?”、“教育常识具体包括哪些呢?”、“知道了教育常识对我的工作有什么用呢?”,带着这些疑问,我开始好好看这本书。于是我知道了,教育常识就是有关教育的最基本且简单的事实性的知识与道理,教师要做好教育之事,需要懂得这些教育常识。书中所写的教育常识,也不是教育常识的全部,但是我们通过对教育常识的追问,能够唤起心中对常识的尊重与敬畏,从而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质疑,并在实践中重建,让教育常识重新成为教育的底线。

书中写到的教育常识主要包括人性常识、教育理想常识、教育过程常识、教育内容常识、学生常识、教师常识和教学常识。这些常识中不乏我们耳熟能详的话语,比如“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唤醒”、“教育立场即学生立场”、“孩子的内心是一个宇宙”等等。在提到的所有常识中,教育理想常识中的“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给我触动最大。因为这句话就出现在华润校园里,我每天走进校园第一眼就能看到。但我一直以来对这句话都没有深入地思考过,一直都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模凌两可的状态。直到我读到了这条教育常识,心中才慢慢清晰起来。

“教天地人事”,指的是教育内容,就是教师要教给学生有关天地万物的真理和知识,人间之事背后的规范和道理。“育生命自觉”,则阐明了教育的目的。既然教育的目的是要培育一个有生命自觉的人,那么怎样的人才算是一个有生命自觉的人呢?

第一,他要有对自我的生命自觉。也就是人在一生的不同阶段都要学会“明自我”。我们的教育是要帮助孩子能够自主自觉确立自己此生的人生目标和信念。他要能够知道自己的优势、劣势和潜势,有清晰的自我规划,而不是对自我的懵懂无知。

第二,他要有对他人的生命自觉。也就是要对他人的生命有敏感、尊重和敬畏。在这一点上,日本人民在11年大地震后的表现体现了出来。灾民排队去公共澡堂洗澡,大多急急洗完,匆匆出来,为的就是让后面的人也有洗澡的机会,当时的热水是稀缺资源,这就是一种对他人的生命自觉。反观我们,不乏听到诸如高速公路上货车侧翻后货物遭居民哄抢,抢购食盐、板蓝根和口罩等等,这其实是一种对他人生命自觉的漠视。我们的教育要让孩子在做任何事情都想到自己在做的事情可能会给周围的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如何才能给别人以方便。

第三,他要有对环境的生命自觉。也就是他不只是对环境本身的敏感,而是对环境与人的关系有敏感。其实环境即课程,环境具有影响人、改变人的教育价值。这一点在华润校园里体现的很明显。华润孩子的课桌椅都是干干净净。一学期下来,孩子们的桌子还是那么的崭新,他们平时都特别爱惜,也经常擦拭桌椅。在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里,孩子们不仅不舍得去破换,而且更加学会了爱惜。这其实就是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养成了对环境的生命自觉。

所以,我们的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主动、自觉,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拥有更大的生长发展机会和空间。做到这点的前提是我们每个老师都要有对教育常识的尊重与敬畏,懂得教育的基本道理和知识,让教育常识重新成为教育的底线。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教育集团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