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青年成长团>>随笔反思>>文章内容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6-01-08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一上的认识图形主要是初步认识一些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识别这些图形,但不要求学生准确的表述这些图形的特征。为了便于观察,我课前让学生们从自己的玩具——积木中选取我们要研究的立体图形带到我们的课堂上。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动手摸一摸感觉每个图形的形状,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动手分类、小组合作、概括总结出四种立体图形的名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有:

1.情境的设计。我在课前的谈话中,设计了情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入部分,我通过让学生认识、观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体。例如:乒乓球、魔方、茶叶筒、积木块等实物,并根据不同的形状,进行了分类。另外我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所分物体的不同形状抽象概括出了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的名称,从现实的生活中引出要教学的内容,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

2.组织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动手给物体分类、观察分类后每种物体的特点,概括出了每种立体的名称。循序渐进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于每一种图形的认识都经历了引入—抽象—给出图形名称三步,帮助了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建立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的表象。

本节课下来,我还有很多困惑:

1.上课时学生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

2.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是一个难点,由于长方体的的形状种类较多,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我设计的作业拓展性不够。

教学改进的措施:

1.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什么形状的。把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慢慢学会发散地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用数学的乐趣。

2.精心设计练习,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以达到加深各类物体特征的认识的目的。

3.让学生拿出四种物体放在桌面上滚一滚,从而发现圆柱和球,很容易滚动,长方体和正方体不易滚动只能推动。为活动课的教学打下基础。

4.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向学生设疑:圆柱和球都能滚动,那滚动时有什么不同吗?可让学生拿实物在桌面滚一滚,看发现什么?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发表意见得出结论。

5.给学生提供充分动手实践的机会,通过观察、操作、发现,用感观来体验不同立体图形有不同的特点,加深对各立体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用脑想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与创新。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