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看一看的教学,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场景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亲自观察,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本节课有如几个特点:
1.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学生实际观察,让学生自己体验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场景是不同的。比如,猜猜看(通过同学的后面、左边、右边、前面的照片来观察判断是谁):判断学校校门的前后是在哪里拍的。用猜一猜的方式来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结合学校的实景观察图片,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观察的场景是不同的。
2.学生自己亲眼观察,动手操作,整体感知物体。通过给学生我为学生准备了一个玩具小猴,让学生分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这个实物,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该物体是什么样的,用照片来判断前后左右这四个方位看到的图片是什么样子的。同时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小猴,把所看到的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学生在交流、操作、判断、找位置这一系列的活动中,进一步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学生的空间观念、合作意识也得到了提高。在活动中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这几个操作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民主作风,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间。
但是这节课由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了,不过学生活动的有些没有章法,我想也许是年轻老师的原因吧,如果有些许经验会更容易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接下来我认真思考下如何在教学中既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学的"活而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