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虽然才不满两年,却也在一天天的日常课堂中不断发现与成长。反观自身的语文教学,对照优秀老师的成熟型课堂,我不断探索、不断尝试,将优秀的经验加以融合改造,并运用到自身的课堂,在一定程度上也有了些许收获。
一、让课堂充满趣味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持久性不强,活泼好动、又充满好奇心,因此语文课堂不仅仅在于简单的灌输知识,更需要教师运用一定的方法与智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趣”二字,简短却又含义丰富。一年级拼音教学的时候,我结合优秀老师的经验和自身探究,将枯燥的拼音童话化,并设计了拼音王国闯关的形式,使学生产生学习拼音的兴趣。等到了课文学习的时候,当需要理解词语意思时,我又常把肢体运作学习活动和语文联系起来,让学生搭一搭、动一动、演一演、说一说,不但满足学生的天性,而且也让他们觉得语文学习有趣又容易。如在理解“裹”这个字的意思时,我便让学生做一做动作,这样这个字的意思便一目了然了。其实,“激趣”的方式还有许多种,比如猜谜、儿歌、图片等等,都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适当运用进入语文课堂,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学起来兴致盎然,而且也容易掌握。
二、让课堂充满质疑
爱因斯坦认为 “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的发现和提出,经常意味着一个新领域的开辟 ” 。我觉得,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不仅可以提些问题,如: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懂得了什么?你会怎么做?让学生联系自身回答问题,提高内省智能,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在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常常在出示课题后让学生自主质疑,如学习《黑板走了》时,我让学生大胆提问,许多问题是我之前也未预设到的,在自主质疑的基础上,我再让学生带着自己提的问题读课文,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把握和感悟便更加深刻了。不仅如此,我还鼓励学生互相质疑,如在《沉香救母》一课中,我提出“沉香的父亲有没有尝试过救母亲呢?”这一问题,学生有的说救过,有的说没救过,并都提出了自己觉得合理的解释。就在这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内省智能、交际智能得到了培养。
三、让课堂充满包容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我尝试将语文和其他学科融合起来。如在班队课上,有时我会带着学生一起把圆形塑造成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请学生根据自己塑造的小动物来编一则童话;亦或是在语文教学前几分钟,我会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在音乐课中是怎样学习歌曲、舞蹈的,在体育课上又学习了什么内容,和同伴玩了哪些游戏等等。由于是自己喜欢的学科,是自己日常的学习生活,孩子们都乐于写,乐于说,写话与交际能力又得到了提升。
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使我得到了很多的启示,也让我真正体会到作为一位教师“润物细无声”的内涵,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品质,张扬他们的个性,和他们一起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