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教学实录:参照标准的确定与表达
出示:班级座位图
师: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把同学们的座位画在平面图上,这是小红,她坐在哪?能描述一下她的位置吗?在作业纸上快速的写一写。
—第一次放
生在白纸上写第4组第2个,第2排第4个,第2排第3个等。
师:老师发现,大家都从两个维度来描述小红的位置,但是用的字不太一样。
师边说边板书:第 排第 个;第 组第 个。当然还有一些不一样的。
—第一次收
师:大家写的排和组指的是什么?
生:排指的是横里面,组指的是竖里面。
师:原来大家都关注到了横、竖两个维度。数学上,竖排称为“列“,横排称为”行“。
师板书:列和行。
提问:现在你能重新用列和行来表示小红的位置吗?
生独立思考并重新书写。 ——第二次放
师呈现资源:第4列第2行,第4列第4行,第3列第2行,第3列第4行。
——第二次收
师:虽然有了行和列的规定,大家写的还是不一样。同样是描述小红的位置,怎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呢?
分别是怎样想的?(互相说一说)
生:有的是从左往右数列的。
生:有的是从右往左数列的。
生:1、2从左往右确定“列”,3、4从右往左确定“列”。
1、3从前往后确定“行”,2、4从后往前确定“行”。
师:都有道理,但是表达的标准不一样,容易造成误解,怎么办?
生:需要统一标准。
师:对!看来在表达位置之前,需要有一个约定。我们约定:先从左往右确定列,从前往后确定行。小红的位置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生:没有了。是第4列第2行。
在教学过程中,经历了二放二收的过程。第一次放和收是为了约定行和列,行就是横排,列就是竖排。第二次放和收在于虽然行和列已经约定好了,但是表达的位置还是不一样,因为每个人的参照标准都不同。本节课很好地让学生明白参照标准的确定,让学生随着课的推进体会到随着参照标准的变化,位置也会随着参照点的变化而变化。在收放结合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行和列概念的界定渐渐清晰,这节课给人的感觉是有冲突感、有交互感、有生成感、有渗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