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青年成长团>>随笔反思>>文章内容
《认识11-20》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5-07-08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开学已经一个多月了,我亲身感受着与一年级孩子们的成长,我的课堂正不断发生着变化。就在这时,我参加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练兵活动”,这次活动要求独立备课,对我的挑战很大。

本课的教学,在一眼看出小棒有几根的环节中,分为2个层次,第一层次:认识“10个一是1个十”。结合学生数小棒,摆小棒的活动,说说10根小棒就是10个一,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第二层次:体会到最容易看出12的摆法就是左边1捆,右边2根小棒。接着,在认识20时,学生通过自主摆小棒,通过比较不同的摆法,引导学生理解2捆就是2个十,也就是20。最后,在练习中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数数、读数活动,感受11-20各数,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整节课活动动静结合,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反思本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方面仍有待加强。第一,数学课上时常会出现语言重复、拖泥带水的现象,这不仅浪费了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而且也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平时日常课都是在师傅前一天上完的基础上,晚上回去加工一下第二天在自己班上课。这么鲜明的比较,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相同的课堂不同水平,师傅用简简单单的语言上着简简单单的课,我听起来很容易,但事实并非如此。我的备课内容往往只是把师傅的课堂内容梳理了几遍,没有具体到每个环节的语言,导致我在上课的时候,语言很不流畅,啰啰嗦嗦讲不到重点,孩子们听得一头雾水,我上课也上得很难受。数学课堂需要简洁、明快、流畅的语言,我还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去进步。第二,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由于没有低年级的教学经验,对一年级的学生还不够了解。设计中对课堂的预设大多来自于前人的实践经验,缺乏自己的理解,这就需要我们新教师认真思考。第三,组织丰富的数学过程,促进学生思维。整个课堂都是通过简单的问答方式进行交流,忽略了问题的引导,没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交流,值得每一位新教师努力探究。

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呢?我想我还需要更深入的思考!在每一次上课之前,做更充分的准备,平时做更多的积累,针对自己的课堂及时反思,让自己在反思中进步!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