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对于低年级同学来说,是个既重要又艰巨的任务。《语文课程标准》说:“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可见识字教学的重要。但是汉字的数量太多,而且字形复杂,难记难写,学习中会遇到同音字、形近字等识字困难,比较难掌握,因此,“识字”是小学生的一个难关。既然识字是低年级教学重点,在教学中就必须时刻关注识字,分布处理生字,力求把识字贯串在低年级语文学习的各个环节中。
那么,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究竟应该注意什么?识字教学的方法到底有哪些呢?下面以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乌鸦喝水》一课的教学为例,简单的谈一谈。
1、看图法
如“乌”字的教学,老师通过让学生看乌鸦的图片,指导观察乌鸦的颜色,教学“乌”字。学生看过图一下子就明白乌鸦的“乌”是黑的意思,老师相机再深入:乌鸦黑得连眼睛都看不见了,所以“乌”字少了一点。简单的几句话将“乌”字需要注意的笔画讲清楚了。
2、动作法
如“看”字的教学,老师通过乌鸦找水喝过渡,先自己做动作帮乌鸦找水,左看看,右看看,近处看看,再往远处看看。接着让学生一起做动作,帮乌鸦找水。学生对这个动作印象深刻时,老师相机教学“看”这个字。
再如“叼”字的教学,老师用手做乌鸦的嘴巴,叼起一块石子,放进瓶子里,如此反复,让学生自己再做做这个动作,从这个动作中感受“叼”这个字。接着,再进行教学“叼”要用嘴,是口字旁,此时的学生已经认识了这个字,学起来也就轻松多了。
通过动作的演示让学生对汉字的形和义有了更深的理解,当然这一种方法一般只适合用在表示动作的字的讲解中。
3、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
加一加就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学习生字,用以前学习过的生字加上偏旁成新的生字,这样记忆起来就比较简单。减一减就是把以前学过的生字去掉某一部分变成新的生字。换一换就是给学过的生字换一个部件变成新的字。如本课在教学“渴”字时,学生刚刚学过了“喝”,就利用这一已有经验,让学生通过换一换的方法,换偏旁记住了“渴”。
4、替换法
将文中的生字组成的词语换一个学过的词来解释,意思不变,这样学生就先理解了字的意思,再学习这个字。如“渐”字的教学,老师先让学生读“渐”所在的句子,了解“渐渐”的意思,通过替换成“慢慢”,学生理解了“渐渐”的意思,此时,老师教学“渐”字,学生也就容易掌握。
5、比较法
将新字与学过的某个形近字进行比较,加深印象。如本课中“喝”和“渴”字形十分相似,意思上也有些容易混淆,教师通过比较两个字的偏旁,让学生自己编顺口溜区分不同偏旁的字的含义,学生知道“缺水渴,用嘴喝”,这样两个字就不容易混淆了。
识字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只要老师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索,就能想出新的方法,学生的学习会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在课堂上,老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了解字词的意思。在课堂外,老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阅读,在阅读中识字,并能用自己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去识字,逐步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和识字能力,享受识字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