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减9》教学反思
何嘉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课时,学生在操作中明晰算理,用算式表示算法,从而清晰算法,掌握减了又减、减了再加、想加算减三种方法,从而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形成快速计算的能力。反思教学,我发现我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课堂互动的质量。
- 从儿童习得的角度,站在学生立场设计教学,能够吸引更多学生主动参与互动。
回过头来看,这节课我更多是从成人视角,站在知识习得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每讲一种
算法就及时练习巩固,太过注重技能的传授,而淡化了本节课本应渗透的主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其实本节课与20以内进位加法具有相通的学习结构,即将我们不会的知识转化为我们之前已经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学会的是一种转化的学习策略。比如20以内进位加法,采用凑十的方法将进位加法转化成学生已经学过的10+□,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也是如此,将学生还不会的1□-9转化成他们已经学过的与10有关的加减法。而本节课最重要的“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被我给弱化了。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三种方法的教学可以快点出来,重点是应该对三种方法一起进行交流,让学生体会到“减了又减”是先1□-□=10,然后用10减去剩下的部分,这就变成了已经会算的算式。而“减了再加”是先10-9=1,1+□=,也是转化成学生早就会算的算式。“想加算减”也是如此,通过9+( )=1□,从而知道1□-9=( )。这三种方法共通的地方都是将学生不会的内容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内容,“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应该体会到并且今后可以运用的,这是在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十几减9的教学内容对于刚接触20以内退位减法的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尤其是在数学学习上比较困难的学生,如果只学一种方法他们还搞得清,一下子学习三种就完全混乱了。所以这节课我发现举手的学生明显比以前少多了,就那么固定的十几个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中等及以下的学生很少举手。因此,想要提高课堂互动的参与面及质量,根本性的教学设计很重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就能够事半功倍。
- 丰富评价语言,以合适的评价维持互动的良好氛围。
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合适的评价有助于维持互动的良好氛围。我对于学生的评价语言过
于简单,仅仅“表扬”两个字不足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所以丰富评价语言是我面对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多搜集评价语言,尤其是怎样针对学生发言的内容给予合适的评价很重要。而且对于学生的评价方式不仅仅限于语言,老师的眼神、动作、肢体语言等都是一种评价方式。这些都是我将进一步学习与努力的地方。
- 同桌合作习惯的培养有助于提升生生互动的质量。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同桌合作习惯的培养很重要。很多学生当听到老师说“同桌交流
交流”的时候,要么两个人抢着讲,要么谁都不讲,或者说一些与内容无关的话。所以低年级的孩子还是需要老师给他们制定一些合作的规则,比如先左边的同学说给右边的同学听,再右边的说给左边的听。给予他们明确的指示。同时,在同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很重要,及时介入,给予指导点拨,可以将同桌合作推向深入。教师需要对全班合作交流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防止“假合作”。对于个案研究对象而言,成绩较好的SS和LZY他们在同桌合作中就做的比较好,真合作。对于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孩子而言,他们不会说。可以先让成绩比较好的同桌说一遍给他们听,让他们重复,给予这样的孩子交流的机会。当他们一遍说不出来时候,就多说几遍,慢慢得,他们也能完整得说,这时再给予肯定评价,予以鼓励。